首页  »  旅游  »  旅游动态

众说纷纭话商于(二)

众说纷纭话商于(二)

2014-11-03 09:15:14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朱轩堂 姚怀亮)(三)肜良翰:于村已在水中央
  重修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姚氏商南支谱·卷之三》载:其十七世有名姚乃言者,字纶如,邑庠生员。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正月初七卯时,终于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三日戊时,寿六十二岁。葬邢家沟涧下东侧。貤赠修职佐郎。其元配张氏,系河南淅川县于村张姓女。归宁而殁,即葬于村。貤赠八品孺人。此一资料为民间谱牒实录,决不会造假或乱写误记,因为中国的家族谱记历来“亲九族,尊敬宗”,重视“礼经所传,千古为昭”。于此可见,“于村”确在今河南淅川县境内,其言决不会造假或打诳语的。
  具体的地理位置,据河南南阳水利局年逾九旬的水利、地名问题专家肜良翰同志考证后认为,“商,即今陕西商县;于,即于城,在今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盛湾乡马川村西南古城岗处。若以里程计算,商县至于城之间的距离约300公里,与张仪诈称的600里大致相符。”肜良翰曾担任南阳地区水利局领导职务多年,又是水利专家,亲自参与了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其足迹遍履全地区大小沟峪河汊,对下属各县村落民居、古迹遗址皆了然于胸。因此,他对于于村的地理沿革、地名变迁、村名演变历史,以及现今已没入丹江口水库的情况自然熟悉不过,其所指认的于村地理位置,应该确凿可信。河南省的同志为了夯实这一立论,还潜心寻找了两条可靠的论据:(1)《水经注》曰:“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东南。过其县南,又过商南县。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郦道元自注云,“……丹水径流(析、丹水)二县之间,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谓此矣。”丹水、析县,在汉代是很重要的两个县,地理位置也很相近。《汉书·王莽传》记载: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时有百余人。晔自称辅汉左将军,匡为右将军。首先“拔析、丹水,攻武关,都尉朱萌降。”《括地志》亦载明,丹水故城,在内乡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去丹水二百步,所谓内乡近西峡口。唐时的内乡县治在今河南西峡县城关镇。因此,一百三十里的距离数,应从那时的治所开始计算,而不能从今天的内乡县治起算。所以,河南的同志确定,丹水故城即今淅川老城,即春秋时的古鄀国地。析,原为楚白羽地,后为秦地,秦改析为中乡,西汉又改中乡为析县。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析县故城,在内乡县西北,本春秋时楚邑”。《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人过析隈(隈,水曲),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秦人所过的析邑,即此。其遗址在今西峡县城东北的500米的莲花寺岗上,有残存城墙、城基存在。而与其并列存在的析县故城,则在于莲花寺岗下,老鹳河东岸。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一书记载,“(析县故城)周四七里许。”现存考古文化层1-4米,出土的历史文物有西周的陶鬲、铜鉴,战国的铜盎,以至汉、唐、北宋的器物。(2)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条记载:“析水又历其县(汉析县)东,王莽更名县为君亭也。而南流丹水县,注于丹水,故丹水会均(水),有析口之称。丹水又东南经一故城,名曰三户城。昔汉祖入关,王陵起兵于丹水,以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水又经丹水县故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民国《河南第六行政区疆域沿革考稿》曰:“……径出于村保,古商三户城在焉。”《淅川志》又谓“三户城在城南于村保周围一里。即古之秦张仪许楚商于之地”。《史记·项羽本纪》中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即来源于此。(以上资料来源:陈昌元《上鄀府簠与鄀国地望考》,原载《楚都丹阳在淅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主编张西显)。

  • 相关阅读
  • 商南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朱峰 传卿 田俊)旅游景区建设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精品景区建设则是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旅游景区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旅游产品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市...

    时间:1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