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精准施策防风险 健康帮扶筑根基

2025-10-20 09:52:30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商洛市健康帮扶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李翠萍 任泊焘

  秦岭逶迤,丹江奔流。在商洛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健康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近年来,商洛市卫生健康系统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精准施策破解山区医疗困境,用实干担当筑牢乡村健康防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健康动能”。

  监测预警先行 筑牢“防贫堤坝”

  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是卫健系统人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底线,也是刚性任务。市卫健委通过采取上下联动、数据比对、入户核实等方式,每月对农村新增大病患者进行监测,累计发现新增大病患者1.5万多人,及时上报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进行风险研判,并全部落实健康帮扶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大病专项救治,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至30种大病患者,累计救治大病患者2.5万多例。精准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确保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100%执行到位,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负担。通过“数据预警+入户核查+帮扶落实+长效保障”闭环机制,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的患病情况、分类救治情况、家庭医生签约率、重点慢病管理率等指标实时监测,组织4022名医务人员组建77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扎实开展四种重点慢病签约服务,保证了精准识别风险人群、精准实施医疗干预、精准提供健康管理和精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有效化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提升服务能力 夯实“健康基石”

  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获得便捷、优质、连续的健康保障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核心目标。市卫健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配备,建成投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122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基层配置CT等设施设备160多台(件)。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0个,累计下派执行院长18名、医务人员412名,共建科室54个,开展带教查房800多次。建成急救分站32家,村级急救点244个,救治急危重症患者6000多人次。建成胸痛救治单元17个,心电“一张网”覆盖所有镇卫生院740个村卫生室、影像“一张网”覆盖74个镇(街道),基本实现“镇村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信息共享”。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年底前全市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十地市第一。

  长效机制护航 绘就“振兴图景”

  提升整体健康治理能力,推动工作从攻坚期的超常举措向常态化、制度化的保障体系转变,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市卫健委全面建立“造血式”长效帮扶机制、资源下沉常态化机制、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机制,以机制护航效能提升。扎实做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组团式”帮扶工作,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3年来累计派驻帮扶团队员121人,投入帮扶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临床重点科室70个,引进新技术(项目)530项,开展学术讲座80多次,培养本土人才530多人。构建智慧医疗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三秦智医助理”项目建设,推动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在基层应用,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提供决策支持。完善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健康促进、爱国卫生运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优化人居环境等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农村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从“治已病”向“防未病”延伸。开展“健康商洛行”活动1000多场、爱国卫生运动主题活动40多场,居民健康素养率提升至26.33%;组织“健康形象大使”评选,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创建170个市级健康细胞示范单位,丹凤、商州等地经验在全省推广。

  真情服务连心 做实“驻村帮扶”

  驻村帮扶工作是党心民心的坚实桥梁,不仅继承了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自市卫健委帮扶丹凤县武关镇段湾村以来,先后14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各年度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村调研指导工作16次,累计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个。多渠道筹集各类资金16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大坝加固、饮水工程升级改造、产业基地路改造提升等项目10多个,基础设施改善明显。筹措物资慰问困难群众,修复因灾受损房屋,救助重症患者,及时化解民生难题;助销农特产品1.2万公斤,开展健康讲座20多场,组织专家义诊3次、发放药物价值6万多元,让帮扶成果真正惠及群众。202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6元,比2020年底9500元增加2506元,增长26.4%。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平安夜访”等工作,乡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环境美、纠纷少、民风好的良好局面。段湾村先后被丹凤县委、县政府授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3个。

  • 相关阅读
  • “多点发力”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

      央视网消息:培育文明乡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的迫切需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表示,近年来,各地各方面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化移风易俗...

    时间:10-17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寿宁:“新农人”回村赋能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展新画卷

      中新网宁德10月17日电 (林榕生 吴苏梅 龚键荣)“欢迎大家来到‘伍总的花园’直播间。”清晨7时许,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新农人”伍杰祥准时开启直播间,“一物一拍”让花友放心选购,销量热度一度冲上抖音...

    时间:10-17
  • 商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陆付强)今年以来,商南县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重点任务,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商南县构建协同联动体系,建立“书记县长挂帅、县级...

    时间:10-17
  • “优秀建设者”黄俊辉:以全产业链深耕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广州10月14日电 题:“优秀建设者”黄俊辉:以全产业链深耕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记者 郭军  从潮汕果蔬批发商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掌舵人,从田间地头的产销对接到“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布局...

    时间:10-14
  • 镇安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本报讯 (通讯员 侯兴华 刘 钊)近年来,镇安县以林长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体系,通过创新“护绿、扩绿、兴绿”立体化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县级统领筑...

    时间:10-14
  • 镇安 产业兴村织锦绣 乡村振兴展新颜

    9月19日,西华村党支部书记石立柱(右)在木耳基地查看木耳生长情况。 9月19日,青槐社区居民张永涛在鸡舍喂鸡。   金秋时节,行走在秦岭深处的商洛市镇安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月河镇西川村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

    时间:10-14
  • (乡村行·看振兴)“鱼虾共舞” 江西彭泽绘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中新网九江10月13日电 (熊锦阳)金秋时节,赣鄱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彭泽鲫养殖基地,江西省内首创的“彭泽鲫+罗氏沼虾”混养模式喜获丰收。  “我们每天都在打包,目前基地所有的...

    时间:10-13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助销帮扶村蜂蜜

    “真的是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合作社的土蜂蜜在‘双节’前又销售了200多公斤。”9月29日,柞水县小岭镇常湾村党支部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闯政,在市农业农村局协助销售的天然土蜂蜜装车运输现场,一边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一边激动地连连道谢。...

    时间:10-13
  • 两部门: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因案致困当事人救助帮扶力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这批典型案例共8件,呈现出救助对象精准聚焦、救助协作紧密高效、救助方式多元综合、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效果凸显等特点。 ...

    时间:10-07
  • 新质新造·兵团丨特色产业丰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42团种植的6000亩啤酒花喜获丰收,鲜花亩产量近1000公斤,烘干后干花达250公斤,每亩纯收益约1500元。  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的142团,位于北纬43°啤酒花生长的...

    时间:10-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