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孝竹)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保障问题,在“两项政策”衔接、防返贫监测、救助领域整治上精准发力,用扎实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见实效。各县区均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民政、农业农村、人社、住建、医保等职能部门和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印发《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方案》,围绕“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这一目标,通过“大数据筛查+网格化排查”,对“五类人群”进行重点摸排,全市共摸排“五类人群”10.7万人。按照“一门入库、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原则,由民政牵头,统筹人社、教育、医保等行业部门救助帮扶,协同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低收入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3.86万人,纳入特困供养1.76万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2.49万人,实施临时生活救助1.8万人次。
持续做好防返贫预警监测。市民政局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交叉比对数据3.2万条,建立疑似漏保风险人员台账。下发《工作提示函》,组织镇村干部入户核实情况,强化“单人保”等政策宣传。融合政府救助资源、社会组织资源、驻地单位资源、爱心人士资源、其他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单位第一时间帮助困难群众链接到各类社会帮扶资源,让困难群众遇到的烦心事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针对传统救助模式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持续推行“一站式”服务、“互联网+救助”等救助方式。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救助工作效率,缩短了救助周期,让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对已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摸排预警监测,截至目前,我市共排查100690户285249人,发现风险户2673户6748人,落实帮扶措施2673户6458人。
救助领域整治擦亮民生“底色”。市民政局结合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抓好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整治工作,制定印发《全市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社会救助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并召开安排部署会。在门户网站公开市县两级18部监督电话及救助热线,广泛接受群众来访监督;线下与移动公司签订协议定向推送政策信息10万人次,耐心接待来访群众,及时办理信访诉求。集中整治以来,社会救助不到位民生实事自查问题47个,整改问题46个;移送纪检监察机关7条,各级党组(党委)自行追责问责5人;本领域办理民生实事4件,完善制度机制1项。
为更好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市民政局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打通数据接口,及时发现困难群众需求;在城市社区推广“融救联助”服务体系,推进“物质+服务”,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同时,通过网站、短信宣传政策,开展业务培训,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让救助政策精准触达每一位需要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