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鑫
◁近日,镇安县月河镇西川“稻油”农旅融合产业园水稻长势良好、颗粒饱满,将马上进入收获期。据了解,西川村今年种植水稻230多亩,预计平均亩产800公斤。(本报通讯员 倪方海 摄)
△日前,商南县富水镇的猕猴桃迎来采摘期。图为9月17日,王家庄村的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在分拣猕猴桃。
△9月16日,洛南县四皓街道连河村瓜果种植采摘基地内,圣女果藤蔓上缀满了果实,技术员罗鹏在查看圣女果长势。
◁9月14日,商州区牧护关镇泉源村80亩冬瓜基地一派丰收景象。据测算,该基地今年冬瓜亩产突破1万公斤,为种植户带来满满收益。
△近日,商州区沙河子镇绿丰葡萄家庭农场的21亩葡萄相继成熟,5个不同品种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购买。
△9月13日,秋阳正好,商州区杨斜镇松云社区的居民纷纷在自家院中晾晒玉米,金黄的玉米装点庭院,尽显丰收好光景。
△9月6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木耳种植基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金秋时节,商洛大地被收获的喜悦层层包裹,目之所及,皆是硕果累累、人声鼎沸的忙碌图景,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在商州区杨斜镇农家屋檐下,高高挂起的玉米棒子组成了金色的帘幕,金灿灿的颗粒饱满紧实,在秋风中既装点了庭院,更寄托着吉祥如意的期盼。在牧护关镇的田间,硕大的冬瓜如同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墩”,裹着白霜的外皮泛着瓷实的光泽,个个膘肥肉厚,整齐地排成队伍,仿佛在等候人们的“检阅”,透着满满的踏实感。沙河子镇中坪村的葡萄园里更是热闹,色泽诱人的葡萄一串串挂满藤蔓,阳光洒下时,果实晶莹剔透,轻轻一碰,仿佛能溢出清甜的汁水。
在洛南县四皓街道连河村的瓜果种植采摘基地,圣女果藤蔓上,鲜红的果实像一串串迷你灯笼,让人垂涎欲滴。在景村镇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红仁核桃种植园内,藏在碧绿朴质外壳下的核桃,褪去外皮后露出坚硬果壳,敲开便是鲜美的果仁,饱含丰富营养。在柞水县下梁镇的木耳基地中,肥厚的黑木耳、珍稀的金木耳从菌袋中蓬勃而出,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耳”。商南县富水镇的猕猴桃也迎来采摘期,毛茸茸的果实挤挤挨挨,一片丰收景象。
养殖园区内同样一派兴旺景象。卫洛乳业3000头奶牛生态循环示范园里,奶牛悠闲踱步;商南县20万只蛋鸡产业园中,新鲜禽蛋源源不断产出,上半年3.43万吨的禽蛋产量较去年增长4.9%。池塘里,鱼儿欢快游动,“秦岭冷泉鱼”这一新晋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为渔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带动全市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81.62%。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部门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以“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为路径,全力抓好食用菌、生猪、家禽、茶叶等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如今已迎来丰硕成果,各类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栽培食用菌3.8亿袋、鲜品产量29.5万吨;干毛茶产量8600吨、供港蔬菜产量30.5万吨,本地种植蔬菜15.3万亩、发展水果5.44万亩、中药材产量4.08万吨;畜禽水产养殖同样亮眼,家禽存栏749万只,水产品产量1.01万吨。
丰收背后,是政策与科技的有力支撑。我市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谋划实施20.1亿元农业产业融合项目,新建36处地栽木耳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40多场宣传指导,发布5项地方技术规范,用科技护航丰收。
产销衔接同样顺畅,商洛好物正加速走出秦岭:西安的乡村振兴土特产展销中心内,43类优质农产品成功入驻;南京的“商洛山珍专营店”与“柞水木耳号”地铁专列,让特色农产品触达更广阔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加工车间,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中都带着喜悦,用欢快的笑声描绘出金秋动人的丰收画卷。从粮食满仓到特色兴旺,从品牌提质到产销畅通,商洛正以实干笔触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新的丰收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