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召平 宋洁 王欢
“十四五”以来,商洛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体育、旅游、康养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城市面貌的蝶变与产业生态的构建,更有效促进了绿色消费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在商洛市丹江河畔,总投资近7亿元的国家排球训练基地和商洛市游泳馆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施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当地新的体育地标,更是撬动“赛事经济”、激活康养消费的重要支点。
“这些场馆建成后,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市的赛事承办能力,对于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全民健身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主任代旭亮说。
体育赛事,为环绕在绿水青山之间的商洛注入了动感与活力。在丹凤县棣花古镇,对标国际标准建设的排球赛训馆已投入运营,并成功承接了多项国家级赛事。
丹凤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王建朝说:“这个馆可以同时保障2000人训练、比赛、研学和休闲,周边拥有可容纳1200人吃住的葡萄星球研学基地及国家4A级景区棣花古镇。今年以来,我们已在此承办了国家十五运女子排球资格赛、陕西省击剑俱乐部联赛等多项赛事,对促进地方文体旅发展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商洛市成功举办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总决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洲际职业男篮冠军赛等大型赛事100多场次。高涨的赛事人气,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旅游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商洛市通过赛事带动游客量、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25%。
产业的融合不止于“体育+旅游”。商洛全市森林覆盖率近70%,重要水源地植被覆盖率超过90%,“好生态、高颜值”是商洛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期间,当地加快康养民宿、药膳美食、健康养老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建成国家3A级以上景区50家,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
商州区东坡院子康养度假农庄负责人白晓君说:“今年‘十一’假期前半段客房达到了满房状态,后半段入住率达到80%。”
以康养产业“小切口”撬动群众可感可及的“大民生”。如今,在商洛主城区,“串珠成链”的城市公园让“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成为现实,康养生活触手可及。
商洛市民贺冬说:“空气一直很好,每天出来几分钟就到公园,感觉康养的感觉就出来了,每天心情也好,活动活动身体也好。”
从精致蝶变的城市空间到系统构建的产业生态,从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到加速释放的经济活力,商洛持续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在秦岭山水间绘就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秋峰说:“我们积极推进文旅同林业、农业、体育、养老、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商洛推进‘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和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