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屡遭商业行为破坏,文物市场造假行为泛滥,全国“文物造假地图”遭媒体曝光……昨天,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2012年文化遗产日暨年度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就公众关注的热点文保事件及即将启动的《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一一进行了说明。
回应当前文保热点
故居中属不可移动文物都要保护
名人故居保护:
将研究认定标准
针对近期多处名人故居遭毁之事,李耀申表示,文物部门将深入研究近现代名人故居的认定标准等问题,依法求实保护。针对名人故居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李耀申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在50%以上,文物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名人故居的保护问题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
李耀申说,名人故居不仅是各地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笔极其难得的精神财富,名人故居中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都要依法保护,但是,名人故居保护管理涉及到建设、规划、文物多个部门,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名人故居)原址经过多次翻建改造,文物原状已不复存在;有的名人同一时期在不同地方有多个生活居住的地点,有的名人在同一城市有多处居住的地点,要有所区别。”李耀申表示,作为文物部门,要深入研究近现代名人故居的认定标准等问题,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扎实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名人故居的真实价值。文物部门将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充分听取媒体、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名人故居保护工作。
文物造假地图:
将查处打击假文物欺诈
近期,媒体有关“文物造假地图”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李耀申强调,文物造假不同于文物复制。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从事文物复制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复制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进行文物复制。文物复制品应有表明复制的标识和数量编号。对于将仿照文物制作的工艺品投入市场并作为文物进行交易欺诈行为,应当依法查处和打击。
针对旧货、古玩市场的买卖文物行为存在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交易欺诈等现象,李耀申表示,国家文物局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规范引导措施,促进文物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文物交易情况,国家文物局正在加紧调研,研究建立网络文物交易和服务主体准入机制,并制订相关管理措施。
文物鉴定乱象:
将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
在文物鉴定方面,李耀申称,随着文物收藏和艺术品收藏的日趋活跃,文物鉴定需求旺盛。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鉴定资格准入和鉴定行为监管体制尚未确立,加之鉴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受利益驱使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现象,导致社会舆论对“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虚假鉴定问题反映强烈。
对此,李耀申称国家文物部门除了将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文物评估认定条例》,还将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
拍假假拍现象:
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处罚
对于拍卖企业拍假、假拍泛滥的现状,李耀申表示,很多拍卖企业都是在滥用《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例外免责条款进行“知假拍假”,以欺诈消费者。对此,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努力做好文物拍卖企业的审批管理工作。整顿行风行规,建立健全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责任制,严格文物拍卖标的的报审、备案等工作严格进行文物拍卖经营资质许可工作,及时开展文物拍卖经营资质有效性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