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著名学者秋风说:“这是一种文化畸形的表现,也是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偏差,真正的旅游经济,不是卖门票产生的,而是围绕资源而产生的服务领域,靠卖门票,其实是在变卖资源。”
畸形的文化产业
北京晨报:近年来,各地都在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各种自然人文景点票价不断上涨。对此,您怎么看?
秋风:这是对旅游经济的一种认识偏差,并不是卖门票就等于旅游经济。其一,公共资源本身不该收费,因为它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地方的,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何人和机构没有权利收费。其二,既然是经营,总要有商品,有真正的付出,自然资源是天然生成的,文化景观是前人的遗迹,那么经营者付出了什么呢?收门票就等于把这些原本就有的公共资源当作商品来卖,显然是错误的。
北京晨报:是什么原因让收门票成为一种定势呢?
秋风:首先是对旅游经济认识的错误,其次是对公共资源认识的错误。很多地方把公共资源圈起来收门票,其实是把它当作了私有财产,别人不能看,看就要收费。
真正的旅游经济
北京晨报:那么,旅游经济的概念是错误的吗?
秋风:那倒也不是,旅游经济本身没有错,是人们理解错了。把公共资源当作私有商品、收门票赚钱,恰恰不是旅游经济,而是变卖资源。
北京晨报:真正的旅游经济是什么样的?
秋风:真正的旅游经济,是在门票之外,通过商业的方式在服务领域产生,是围绕公共资源发展出来的服务业。一个人去旅游,总不可能看完了就飞走,他需要交通、饮食、住宿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此外还有各种纪念品等,这些都是公共资源衍生出来的领域,发展这些领域才是真正的旅游经济。
北京晨报:为什么时常有人抱怨景点门票高而服务差呢?
秋风:还是观念错误,经营者不肯提高服务质量,人们不愿意常去,就只好把主意放在门票上,结果门票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税收承担公共资源费用
北京晨报:我们知道,许多公共资源的维护可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不收门票让其如何维护呢?
秋风:公共资源的开发、维护确实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从哪里来呢?不是从旅客身上获取,而是由税收来支出,国民交的税里面,本身就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部分。
北京晨报:如果用税收支持是否也需要收回投入呢?
秋风:不能,税收本来就是公共的,也本来就应该用于公共服务。它是不能要求回报的,更不能拿它当本钱用来赚钱。如果税收的投入需要回收,甚至回报,等于把向老百姓征税当成做生意,这是不对的。如果税收要回收,那么是不是回收之后返还给纳税人呢?如果要营利,是不是也要给纳税人分红?显然没有,也不能。
公共资源慎重商业开发
北京晨报:现在有一些景点承包给私人经营,让商人去开发,是否合适?
秋风:当然不合适。首先,没有谁有权利把公共资源出租,因为它是公共的,是国民所有的,不是哪个地方的,也不是哪个部门的,不管是谁都不能拿它获利或承包给他人,收租金自然也是不可以的。其次,公共资源本身不能用来营利,采取商业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公共服务不能作为商业产品。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认为自然景点不能由企业开发?
秋风:即便有企业愿意开发,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部分可以,但是不能要求经济回报。现在一些地方把景点的经营权让渡给公司,不管它是什么公司,是上市还是不上市,都是不对的,因为公共资源的经营权本身不存在,这些公司自然也不能卖门票。
控制客流很荒唐
北京晨报:有不少地方称收高价门票是为了控制客流,门票是否可以作为控制客流、保护公共资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