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沿海地区,民间有不少关于“白发魔石”的离奇说法,有人说这种“奇石”全世界屈指可数,也有人说奇石是一种生物化石。
导报记者注意到,2005年,在“全国奇石文化展”上,一块同样的“白发石”,第一次引起学界对“白发魔石”的关注。
学界把这种石头叫“生发石”,此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曾对“生发石”进行揭秘。专家发现,这种“头发”能燃烧,说明不是化石。其次,通过切片发现,这头发是空心的,证明不是海洋植物。
专家通过大量国际资料检索、种属标本比对和对其外部管形态的详细观察,鉴定这“头发”是一种新的物种——— 多板直管头盘虫。
石头残留营养物质
据悉,头盘虫是一种较为低等的海洋动物,很少出现在中国海域,多数分布在南极周围海域。
它的基本构造是,虫体附在石头或者贝壳上,然后虫体的分泌物,形成一根细细的管子,这管子就是“白发”,“发根”就是虫体头部。
“白发魔石”如何形成?专家说,石头在浅水中冲刷多年,形成鹅卵石,鹅卵石被冲到海洋深处,由于没有大的海浪冲刷,头盘虫就开始附在上面生长。
那么,“白发”离开海洋之后,为何10多年过去,还能生长?据悉,“魔力”的原因,可能是头盘虫的管子里头,还残留有水分或者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发梢”还能继续长,但是一旦水分没了,“发根”就死了,就会导致脱发。
据悉,“生发石”原产于台湾海峡的台湾岛南西侧。20世纪60年代,一度风靡台湾石坛,被称为“毛发石”。之后逐渐淡出石界,沉寂多年。近年被台湾石商带入大陆销售,才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