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庆只有蜀绣国家级传承人康宁的绣品供不应求。究其原因,渝中区文化馆副研究员卢延辉说:“就是因为她不断创新。
卢延辉介绍,康宁独创的“双面异形异彩绣”,只有她掌握,其绣品很难不卖高价。
“蜀绣和苏绣的差距如此大,说明蜀绣发展的潜力也很大。”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彭勇称,要提高竞争力,蜀绣从业者们必须抱团,一个人接不下来的业务大家一起来完成,产品不好卖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认为,重庆本地绝活品牌意识差。他表示,集体商标受法律保护,有利于创造信誉、扩大影响。同时,蜀绣从业者应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工艺,树立品牌,防止恶性株连。同时,聘请专业营销人员,推广蜀绣。
找准市场 低端融入生活 精品做成品牌
“我们大部分蜀绣产品需要放下身段。”彭勇表示,苏绣、湘绣早就开始走时尚化、生活化、多样化的路子。如今在苏州湖镇,已形成一条1700米长的绣品街,全镇2万多人中有约8000名绣娘。2008年,其刺绣产值超过6亿元。
这些恰恰是蜀绣的“短板”。因此,蜀绣可借鉴其成功的方式,从绣帕、折扇等小物件上着手。这些小物件绣法简单、成本很低,售价几十元,能让大众消费者接受。
“虽然要走平民路线,但精品也不能放弃。”何发美表示,精品是蜀绣的品牌和灵魂,还能带来广告效应。
重庆唯一的蜀绣国家级传承人康宁介绍,她瞄准的是收藏和政府礼品市场。她常常到国内外参加艺术活动,以提升影响力。同时,她只绣包含最新的蜀绣技艺精品,都是原创,一年最多卖5幅,每幅作品售价在数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
“她的作品升值空间很大。”何发美透露,康宁3年前曾绣过一副双面绣《绝代佳人》,买了2万元,现在已升值到10多万。
政府支持建统一平台展示 采购倾斜促销
蜀绣要重现辉煌,何发美认为,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一定要有一个大型的艺术品市场。”何发美称,这个市场不仅展示蜀绣,还可将梁平年画、荣昌折扇等上百种重庆传统绝活集体展示。外地游客到重庆,不仅可在这里买到重庆传统艺术品,还可了解重庆的传统文化,成为重庆的一大旅游目的地。
同时,政府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外,还应有其他政策支持。比如将蜀绣列入政府礼品采购目录;在如世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展示推广蜀绣。
背景
刺绣厂曾是重庆一大旅游景点
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晋代已有独具巴渝特色的蚕丝刺绣工艺面世。现藏于西南大学的一幅北宋时期绣品《双冠图片》,是保存至今最早的蜀绣作品。渝中区文化馆副研究员卢延辉介绍,抗战时期,苏绣、粤绣、湘绣技艺融入蜀绣,使蜀绣工艺更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重庆市挑花刺绣厂集中了几乎重庆全部的蜀绣人才,被称为重庆蜀绣三杰的李尚余、胡惠琴、康宁,都是厂里的技师。“那时,刺绣厂是重庆一大旅游景点。”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称,当年外国游客到重庆,几乎都会到刺绣厂参观,并大量选购蜀绣。一副中等质量的作品,当年就要卖数千元。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刺绣厂开始快速减产,2000年最终停产倒闭。绣工们大多转行,人才锐减,重庆蜀绣从此辉煌不再。(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