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之前,徐东正忙于处理拍卖回款的事宜,他后来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传是还没有出现回款难的问题。至于卖家惜售,他表示,拍品的征集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游说和博弈的过程。“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尽力说服藏家,让他相信市场、相信拍卖公司的运作能力。”
不过,从目前来看,市场的确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今年的春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冷”。可以说,春拍正逐渐地开始两极分化。艺术品中精品仍处于正常的价位,价格仍在上涨。譬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韶山》、过云楼的藏书等都拍出很高的价格。而一些普品价格的涨幅变得缓慢了。这是因为人们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了。过去人们愿意花一百万买二十件艺术品,而现在宁愿倾其力只购买一件精品。久而久之,次品将被市场所淘汰。
尽管人们普遍不太看好今年的春拍,但以目前的结果来看,反而还不错,似乎有回暖的迹象。徐东告诉记者,波动也好,震荡也罢,这对净化古玩、艺术品市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藏家的思路更清晰,使拍卖公司更加严谨,会促进拍卖行业的发展。否则,直线式的上升,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今年春拍,北京传是推出“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汇集明清黄花梨家具共计101件,成交95件,成交额5373.375万元,成交率高达94.06%,其中有15件拍品过百万。
徐东表示,此次家具专场主要是以古董家具为主,老料新做家具为辅,尝试性地推广老料新做的家具。但最出乎他意料的正是“老料新做”,“它就像一匹黑马。”。老料新做的家具一共有28件,而且100%成交,价格较底价也高出很多。其中一套20世纪黄花梨镂雕花卉背靠椅(共8件)以345万元成交,一组20世纪黄花梨宫廷式圈椅115万元成交。这些可喜的数字令他很振奋,他觉得这是一个新机会,以后会继续坚持下去。
之所以推出黄花梨老料新做的家具,“既是将门槛提高,也是将门槛降低。”由于古代家具存在一个年代问题,“老料新做”就是为了把断代这一带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去掉。真实地将黄花梨家具呈现给买家,让更多的人敢于参与这个市场,这无异于是降低了门槛。
“将门槛提高”,是因为黄花梨本身的价值很高,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目前黄花梨木料的价格在1500-2000万/吨。“老料新做”的黄花梨家具的价格低于古董家具,但高于新料的黄花梨家具,这也是将门槛提高,培养藏家将品味逐渐提高的一个过程。
了解黄花梨木性的人都了解,“老料”比“新料”好。因为“老料”中的水分已被自然抽掉了,油性又好。尽管现在的烘干技术可以将“新料”中的水分迅速烘干,但依旧没有自然干燥的“老料”好。黄花梨的“老料”,大部分是海南原着居民砍伐完放在家中,待到需要用它来换生活必需品的时才将木材拿出来卖掉。这些木料有的可能已经陈放了一代人之久。而此时,黄花梨的边材已经被白蚁等昆虫吃掉了,只剩下心材的部分,这部分坚硬,又有辛香的味道,虫蚁不喜食,非常适合做家具。可以说,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从制作、使用、保存至今,便一直处于自然干燥的过程中。它的木性稳定、不易开裂,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买“老料”的原因。徐东表示,这正是传是拍卖推出“老料新作”而非“新料新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有很多“老料新做”的家具并不输给古董家具。由于木料价值昂贵,使得工匠制作过程中很珍惜它,不会出现浪费现象。同时,他们也会将工艺发挥到极致,尽量追求老的工艺、老的制式,如榫卯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