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又找到了情侣园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情侣园的这些石料,是上世纪80年代才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以前,情侣园这块地方,都是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玄武湖清淤,淤泥堆到这边,才有了这块地方。上世纪80年代,情侣园做景观,我们请了窦村的石匠。窦村在江宁青龙山脚下,那里的石匠南京最有名。请到石匠以后,我们又去安徽买了一批石头。石头来了以后,用了一部分。不过,据我们记忆,这批石头应该都是原石,上面没有图案。你们说的这块‘击鼓喊冤石’,可能是窦村的石匠从南京别的地方拉过来的。但到底是从哪里拉来的,我们也说不上来。”
记者又将“击鼓喊冤石”的照片传给“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的高松,高松看了图片后告诉记者,他从石头背面的纹理判断,这块石头不是安徽的,“应该是大青石,出自南京本地,是明清时期南京常用的石材。从形状和上面的孔推测,这是一大幅壁画的构建。正面的颜色之所以发黄,可能是用了什么工艺的缘故。”
高松还告诉记者,在情侣园南侧的太阳宫附近,考古曾发现了明代刑部房屋遗址,“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出土石材构建。”
不过,高松认为,也不排除“击鼓喊冤石”是明代刑部遗物的可能性,“但这需要仔细考察和多方求证,才能给出结论。”
被毁二字疑为“肃静”
“击鼓喊冤”图案上的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只要能辨认出来,或许就能解开石材的身世之谜。
记者反复查看对比,右侧的字应为上下结构,疑似“肃”,左侧的字应为左右结构,疑似“静”。两个字组合起来,貌似“肃静”。
“肃静”是古代司法领域的常用语,判案的公堂之中,常有写着“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牌子。如果这两个字果真是“肃静”,倒不失为“验明正身”的一个证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