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展出,此次展出由陕西省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和甘肃省文化厅文物局共同主办。来自11家文博单位的450件藏品华彩亮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曹玮表示,这么大规模的北方青铜文化展示在我国还是首次,此次展出时间一直延续到2013年2月8日。
一提起青铜器,很多人都会想到鼎、簋、尊这些“重 器”,在东周时代,这些青铜器完全成了地位的象征,实用功能逐渐在丧失。但在同一时期北方长城沿线广袤的草原上,在青铜器制作上,依旧坚持“实用主义”原则。吸收着来自中原文化和欧亚草原文化的养分,创造出着别具一格的青铜文化。“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展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艺术的视角来审视这些由北方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展览征调了四省区各相关单位的藏品450余件,将首次以独具魅力的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为主题,展览分为“引子”、“溯源片”、“风采篇”、“造型篇”、“融汇篇”和“秦与北方民族”六个篇章,以多种多样的陈列表现手法生动、全面地向观众展现“北方青铜文化”的别样风情和2000多年前中国北方民族的超凡智慧及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阐释“北方青铜文化”的深刻内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曹玮介绍说,“北方青铜文化”源于夏商时期,商代晚期至西周初具规模,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得到长足发展,春秋中期至战国达到鼎盛,秦汉时期的各种青铜动物纹饰牌是“北方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北方青铜文化”中的器物按用途可分为兵器和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车马器四个类别,是北方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青铜器生动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风格,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与北方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陕历博入选“最名副其实”景点口碑榜
近日,旅游指南网站驴评网在所评景点不知情的状况下,发布了根据网友历年来的累计点评和评分以及各项指标评出的中国“最名副其实”和“最名不符实”景点口碑榜,九寨沟、陕西历史博物馆、布达拉宫、西湖、故宫成为网友心目中最名副其实的中国五大景点。
作为陕西最重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近年来,陕历博根据馆藏特色,确定了“一条主线,两大特色”的常设展览体系,即以体现古代陕西历史文明为主线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和反映大唐盛世的《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和《唐代壁画珍品馆》两个常设特色专题展览。目前已全部完成对外开放,其中《陕西古代文明》和《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唐代壁画珍品馆》正在积极筹备参选第十届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在前不久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陕历博又荣获了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最佳展示推广奖。
三家文物单位与西大文遗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加强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与文化遗产教学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文化遗产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8月6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是培养文物保护人才最专业、最全面的院校,此次战略合作涉及课题研究、业务协作、成果转化、人员培训以及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等方面,将完善文化遗产学科各级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体系,提升科研与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与教学团队,推动我省文物保护科研水平、精品项目、高精尖人才培养的大发展。(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