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村老书记冀伦寿告诉记者:“梁村有1000多户,4000多名居民,但现在大部分搬到新村去住了,村里还剩800到1000人,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他还说:“政府考虑到要修复保护梁村古建筑,许多生活设施无法添加,年轻人不习惯,所以在外面规划了新村,以后,还有更多人会逐步搬到新村去住。”而村民冀伦贵和另外一个村民告诉记者:“新村还没有开始建呢,大家现在住的新房子都是自己建的。”
针对梁村目前大部分年轻人搬离的状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村里本来耕地就比较紧张,近10年来出售耕地的情况更加剧了这种资源不足的态势,尽管村里的老百姓都不想卖地,但是迫于部分村委会领导的压力,有时候几家人的口粮地都被卖了,还有部分人买自家的耕地用来建房。”
修缮之难
对于老建筑长久失修的现状,上述村民说:“有些领导对梁村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领导很小就辍学去外地发展,后来才回村里当干部,所以他们对本地的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对村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明晰的认识。当然,现在的老房子就这样任风雨侵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本地村民没有古建保护的意识,很多村民就觉得贴磁砖要比砖头和老房子更好看。还有一个原因是,村民没有足够的财力去修缮老房子,也没有老师傅和工匠能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据介绍:“目前梁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多从事建筑行业,但多半人做的工作属现代建筑的建设,从事传统工艺修复工作的工匠很少。所以,虽然目前平遥的古建修复非常好,但前景并不乐观,后继无人,因为培养一个传统工艺匠人的成本较高、时间较长。”
平遥县城乡规划局的工作人员阴亮亮说:“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在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但是因为每届政府领导对古建价值的认识不同,每届政府对于规划建设的重点也就各有侧重。规划建设本来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但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接力接得不好。”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表示:“梁村只是一个例子,在平遥,此类这样的明清古建的村落很多。”张杰也说:“在山西,像梁村这样的古村落很多,梁村的单体建筑损毁得比较多,相比之下段村等很多古村落的老宅保存得更完好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有古村落3000余个,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梁村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后迟迟未得到有效修缮和旅游开发。张杰认为:“要发展旅游,需要从周边环境开始着手,打通一条从平遥县城到梁村的风景优美的路线,修复好梁村几处典型的老宅,进而将平遥县城的游客吸引到梁村”。阮仪三表示:“老建筑首先要保下来,保下来以后再慢慢争取修缮和开发。现在地方政府的问题是眼里只看到钱,哪儿开发了,哪儿挣钱了,就开始关注、保护、修缮哪儿。民间的修缮在资金方面比较短缺,企业家们更愿意投资的是可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而不是短期之内看不到回报的古建修缮,所以也很难吸引他们的资金。”(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