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文物局已启动2012年北海市抢救维修重要文物工作,北海天主堂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贞德女校旧址、会吏长楼旧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将旧貌换新颜。
据北海日报报道,多道长长的裂痕从墙体穿过,屋顶的瓦片大部分破损不堪,多条椽木腐朽变黑,是8月初记者在北海市解放路天主堂旧址看到的现状。建于1918年的天主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然而,94年的沧桑岁月,让人们难觅当年风华。
随着2012年北海市抢救维修重要文物工作的开展,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变。日前北海天主堂旧址的维修工作已经启动。除此之处,德国领事馆旧址、贞德女校旧址、会吏长楼旧址等一批“国”字号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维修工作,也都将陆续启动。
记者从北海市文物局获悉,2012年是北海市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北海近代建筑和合浦汉墓群的保护进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库;配合北海市联合申遗工作开展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我市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让一个个古老的遗存重新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规划:“量身定做”
北海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加快。
合浦汉墓群、白龙城遗址、地角炮台遗址、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和北海近代建筑等一批静态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北海社会的历史变迁,更彰显了北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北海对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量身定做”了保护规划,让这批静态文化遗产重焕新颜,创造新价值。
“相继邀请了中国文化遗产院、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等专业机构,编制了北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北海市文物局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北海市基本完成了《北海近代建筑前期保护规划》、《合浦汉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广西连城要塞与友谊关-北海地角炮台遗址保护规划》、《白龙珍珠城遗址保护规划》、《草鞋村遗址保护规划》和《大浪古城遗址保护规划》。
“合浦汉墓群大遗址分布面积近70平方公里,点多面广,工作难度较大。从2000年开始,合浦县政府为了加强对合浦汉墓群大遗址的保护,聘请了广西文物产业中心编制了《合浦汉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把68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划分为8个重点保护区和一个主陈列展示区,实施24个保护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工作。”
“通过编制保护规划,把文物保护纳入北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以及建设控制地带区划,为今后北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除了做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还将编制北海近代建筑一系列的保护维护方案。
保护:“修旧如旧”
“北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得非常完整!”国家文物局原局长(现故宫(微博)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经这样充分肯定北海的文物保护工作。
今年是北海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我市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在文物建筑维修中,我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确保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文物建筑的原有风貌。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和审批程序进行保护,做到对文物本体的最少干扰。同时,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筑消防工程。
近年来,北海通过争取国家文物局、广西区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及自身财政的力量,陆续筹措文物维修资金1000多万元,对受损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有效的维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