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四:
实行申遗预备制度
北京市已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全市正在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进行大运河北京段(通州运河、什刹海)的申遗准备工作。
市政协建议,北京市还有其他几处文化遗产可推动申遗。如,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群、皇家西苑(北海、中南海)、皇家坛庙(地坛、日坛、月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北京四合院群和胡同群等。
市政协建议,北京市应实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清单制度,将以上文化遗产,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项目扩容,加大申报力度。
此外,市政协建议启动“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针对长城保护基础薄弱的情况,尽快建立长城文化遗产资料信息库,编制各遗产的监测方案,逐步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预警体系。
- 回应
限量售票曾遭游客抗议
故宫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五一故宫曾限流,每天限制游客在8万人,其中4万通过网上预约对旅行社团体,另外4万张现场销售。
但预售对时间和人数要求严格,而旅行社的人数存在变数,因此对预售不感兴趣。
去年4月30日,北京遭遇最强沙尘天气,但还是突破了8万售票限额。限购结束后,数位没买到票的游客和导游不断拍打售票窗口玻璃,谩骂售票人员,险些与故宫票务大打出手。
故宫去年国庆再次限流,但游客众多,10月2日一天的接待量就达127800人。
迁办公场所增开放面积
为应对众多游客,故宫尝试扩大开放面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将把红墙内的办公科研场所全部迁出,到2016年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
目前,故宫开放区域已从大修前的30%升至45%以上,按照规划,故宫对公众开放的面积约占全部面积的76%。
此外,故宫还尝试用展览分散人流。中路大殿、三大殿区域的东西两侧朝房、后寝两侧朝房,都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展览。东路和西路,院落基本打开,游客可以进院赏景,隔窗观室。
被占用单位尚无法收回
与故宫有关的涉及腾退问题的建筑,最知名的是大高玄殿、皇史宬及“屏风楼”。
此前,大高玄殿被有关部门长期作为宿舍、仓库,院内临建已对古建造成破坏。2010年6月,占用单位与故宫签订《移交协议书》。
皇史宬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皇家档案馆,1982年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被占用、存在火灾隐患。至今两单位产权之争一直没有解决。
“屏风楼”位于故宫博物院内西华门南北两侧,这片楼于1974年添建,高度超过16米,俗称“屏风楼”,一共5座楼房。至今使用单位也未腾退,每日还有各种大型车辆进出。(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