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收藏动态

中国画廊业在严冬中继续降温

中国画廊业在严冬中继续降温

2013-02-25 14:45:50

来源:

  我一直以来不遗余力地呼吁社会各界要尊重艺术品一级市场,支持举步维艰的画廊业,原因在于中国的画廊业不仅是一个卖艺术品的商业机构,更是一个对公众进行美学和艺术普及教育的“非盈利组织”,这一点非常可贵,事实上这一工作应该由基金会支持的艺术中心和美术馆系统担当。同样,中国画廊还肩负起将中国当代艺术向国际输出、展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造成这种职能错位的局面不是画廊主动抢位,而是的严重缺位。国家政府在向海外输出文化的过程中,国家资源被类似范增这类国粹派、表面顺从听话的文联美协画院学院把持和忽悠,花钱无数却丢尽中国人的脸。比如范增之流几十年来霸占文化部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的资源,频频在海外展出,每次画展只是邀请社区老人和华人学生拼凑参观人数,而在海外版中文报纸上却老脸皮厚地吹嘘展览取得轰动效应等等。实际上直到今天,中国官方的文化输出仍然未能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仍然是自个抱着自个的臭脚丫啃的津津有味,真是让纳税人痛心不已。

  而根据调查,在2011年7月1日到2012年6月30日期间,有95家画廊安排4-8次在海外进行展览合作和文化交流。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在海外进行展览合作和交流次数在12-15次的画廊,比例达到8%。作为艺术盛会的国内外艺术博览会,中国画廊参与的越来越多,有82.9%的画廊在2011年7月1日到2012年6月30日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品博览会。其中参加次数在3-5次的画廊数量达到44%,参加5次以上的画廊数量达到17%。甚至,许多画廊将海外市场的拓展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从国家政策现状上看,中国画廊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不仅没有获得国家的支持,还要承担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高到离谱的税收。所以支持中国画廊业屹立不倒的是为艺术痴狂的热情,虽然现实很骨感,但理想很丰满!

  从行业的整体上看,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的赢利能力并不强,至少从投资回报率上看。画廊占用空间的面积和单位平方米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大多数商业业态,同时画廊能提供的就业人数和能贡献的税收都很少……这些都是不受政府重视的致命伤。即使从全球艺术品市场总量来看,也无法和其它任何一种普通商品相提并论,就足见艺术品是一个小众市场,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效应和号召力。

  然而艺术行业并不因为创造经济效益有限而不重要,相反,艺术事业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的。艺术事业是温存人类精神世界的巢穴;艺术事业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事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生动力。一直以来,艺术家被社会供养,直到印象派以后,艺术家的生存方式转为通过直接买卖作品得以延续。即便如此,在欧洲和西方各国都有大量的基金会和非盈利组织为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的资金支持和相关帮助。虽然艺术界总有天价神话出现,但是大家知道,幸运儿从来都只是少数,更多的艺术家仍然需要帮助。同样人们也需要这些数量众多但并不出名的艺术家为大家提供形式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不仅仅是它们的价格。

  所以从艺术的本意上看,今天的中国政府提出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唯利是图的政策,显然背离了文化艺术本意。从长远上看,这将是对文化艺术又一次致命的伤害。

  兵败京城,韩国画廊整体撤离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诸多外籍人士热心的帮助和推动。提到外资画廊,大家总是首先想到由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创办,成立于1991年的北京红门画廊,和瑞士人劳伦斯于1996年成立于上海的香格纳画廊。这些外籍画廊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艺术市场的气息,但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却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担当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内外的代言人。

  • 相关阅读
  • 困局思变:画廊业的发展之道

      3月11日落幕的北京荣宝2012春拍交出了1500多件作品、1.51亿元成交额的耀眼成绩,又一次印证了“我国跻身艺术品交易大国”的说法。的确,我国的艺术品成交额在世界上已经数一数二,但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

    时间:03-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