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有一点不太明白,如果这个圈子这么局限的话,那么这些古董商人出货的时候怎么办?永远都在这个小众的圈子里面,艺术品的价位怎么才能攀升起来呢?
藤先生:不是这样的,交流会的局限只在于保护他们进货的利益。这些大古董商手上都操纵着大客户,像是博物馆以及国际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微博)很多东西都是从他们那里选去的。出货当然还是要对外的。
但是因为,他这种交流会的形式,除了对古董商以外,对别人都是没有好处的,这个市场不能总是你们垄断啊。再加上公开拍卖的出现,公开拍卖是完全透明的么,所以现在交流会越来越没落了,虽然拍卖现在才刚刚在日本站稳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久的将来,拍卖肯定会将这个交流会的形式彻底的取代。
艺术节/古董节
编者:艺术节(Art Fairs)现在在全球各地越发的火,TEFAF市场报告主笔认为这种火热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拍卖目前的强势,让艺术商人们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为了能够和拍卖相抗衡,艺术商人们联合组织起来,形成各种“节”。事实上,今天很多商人都认为这些艺术节的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店铺。这个气氛在日本也不例外。同时,日本伊斯特拍卖行的社长关敬先生表示抛给了我们一个严肃的话题,他表示并不主张中国商人们现在这种淘宝,日本也曾经有过相同的历程,中国艺术品价位未来的持续性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记:在中国我们会有像北京古玩城这样的地方,所有的古玩商聚集在一起,外地的客人来了可能就会直奔北京古玩城。欧洲也有一些古玩街,好比英国伦敦的Bond Street,是中国淘宝人必去的地方,在日本有没有类似的古玩聚集地?
关敬:日本,当然也存在零星的,类似于“古董街”的形式,但不是主流,也不会像北京的这么全、这么大。只是会有一些古董商的店聚集在某地,大家可能就会奔到这个地方去。但是相对这种店的聚集形式来说,可能是像艺术节或者古董节这样的在日本更为流行。日本各地的古董商会选择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上东京或者上某个城市做一个这样的节日,全部都是古董商聚集的,大家也会按照既定的时间来这淘宝,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记:能给我们举几个在日本比较有名的古董或者艺术节吗?
关敬:艺术节东京会有很多,每年4月份的节日都是比较有名的。如果说具体到古董,像“平和岛”、“后乐园”这几个古董展是相对比较有名。但我不建议人家去淘什么宝,如果完全想抱着一种淘宝的心情,买便宜、而且很好的东西,比较难,为什么?因为这些古董节本身也是业者(古董商人)举办的,我有提到说日本交流会的文化非常根深蒂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交流会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价格、价值都是大家已经认定过之后的。如果真的是好东西,它的价钱不会很便宜,你想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非常好的东西,非常难,其实比较少。
记:现在中国人去海外买东西,倒不见得是为了“淘”,而是存在海内外的价差,他们认为在日本买到的中国艺术品就会比在中国买便宜,不知道社长是否了解中国艺术市场行情,您认为存在这种价差吗?
关敬:首先得确认的一点是,以现在中国艺术市场价格来说确实还是存在海外差的。但是这个差别会不会一直存在是一个问题,也就是中国国内的艺术品价格会不会一直持续现状,我觉得是个问题。现在中国跟当年经济高度发展的日本非常相像,大概是80年代左右,那个时候日本很多人曾经去欧洲去美国,也像中国人现在这种淘宝的感觉,去疯狂地购买日本的东西,日本也有很多的东西流往欧洲那边,尤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浮世绘。当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在那边找到日本的东西,当然在那边也是通过拍卖或者是店里边卖,其实已经是有一个他们的市场体系的价格,但是你只要把东西买回来,再拿到日本来卖。基本上没有不赚钱,所以曾经日本也有过这样疯狂的时间段,大家都跑到外面去买东西,拿回来再去卖,去求这个差价,这个差价在当时也确实存在。但是当时存在不代表一直存在,日本后来经济泡沫破裂了,古董商啊,艺术市场啊就此沉沦,也就没有人再出去找东西了。中国艺术市场现在的泡沫,我认为是有的,就好象上世界90年代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