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国人买古董屡出令人咋舌的天价

2012-08-22 11:31:45 来源:

  “哐!底座闷哼一声,本次春拍首个一锤子买卖在贵州达成。付清26万后,某先生喜笑颜开地接过了第一件战利品—一瓶1966年产的贵州茅台。

  如果仅仅从上个月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报道来看,本次春拍不失为成千上万场“喜创新高”的拍卖会中的一员。实际上,精品仍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北京荣宝,一上来就抖出了齐白石的《荷塘春秋》和张大千的《玉簪花》—两位泰斗之作品,对于每场拍卖会来说,已经是赵本山、宋祖英之于春晚一样不可或缺。至于同场同时推出的清雍正仿官釉弦纹双贯耳方瓶,对许多行内人士,更是如雷贯耳;国际巨头苏富比(微博)则在2012春拍上准备了齐白石的《溪桥柳岸、海棠秀石》《云龙图》《璎珞长垂》《秋色》;佳士得有曾梵志的《飞翔油彩》、赵无极的《仰卧的裸女》、林风眠的《纨扇仕女》、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一对、乾隆的粉青釉刻博古纹尊(六字篆书款)。说到瓷器,当然,谁能忘记苏富比北京春拍预展上,那三件估价都达到八千万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明永乐青花荔枝绶鸟图大盘和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碗呢?

  不过,尽管仍有大量精品压阵,但不能否认,本次春拍在开始之前,可谓是颓势尽显。2011年春拍,10家大型拍卖公司单件拍品成交额逾百万元的达5700余件,较2010年增加2000多件。然而就如同第一只无人接手的股票总是在人们最疯狂时出现一样,2011年秋拍创下近三年来最低的成交率,人们立刻怀疑是否市场的拐点已经到来。一个非常显著的凶兆就是,今年拍品的征集难度明显加大。最近几大艺术论坛和北京狂轰滥炸的征集拍品广告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恐惧:随着去年秋拍市场的惨淡收尾,许多拍品流拍,或成交价不够理想,很多藏家已经产生了悲观的预期。

  没有什么比数据更有说服力了—2011年4月,苏富比的春拍征集到的3600件拍品总估价超过24亿港元,最后以34.9亿港元成交。然而近日,香港苏富比连续举办拍品预展,争取今年4月春拍的“开门红”,但2900余件总估价约18亿港元的拍品,还是让人感到这一拍卖巨擘已经有些揭不开锅了。

  同时,似乎是刻意为了让疲软的艺术品市场难堪—茅台、龙井之类的“实用性奢侈品”(实际上,“实用性”奢侈品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奢侈的本质,就是“无实用性”,两亿元买一架飞机永远没有两千元买一桶矿泉水来得奢侈,尽管后者可能会遭到非议。顺便一提,这也是那些富豪们能够在买下飞机时表现出各种抠门,却在齐白石、杰夫昆斯上随随便便就扔上亿元的道理),在春拍开始时,显得异常强势—不仅价格相当可观,而且成交率普遍在80%以上。

  实际上,茅台受资本市场追捧不是什么新鲜事情,2011年,贵阳共举办6场陈年茅台专场拍卖会,共拍出各类陈年茅台655个标的共计1312瓶,实现拍卖成交额4072万元。然而,就算在去年下半年秋拍已降,酒拍卖市场渐趋理性的转折时期,贵阳拍卖会平均成交率仍高达85%。1990至2000年出产的茅台,拍卖市场价格已经比当年市场零售价平均高出10倍,成交多在3000至1万元。而1950至1980年期间的茅台,则要比当年的零售价飙升近百倍。

  在国有的卵翼体制下,许多普普通通的商品都带上了暧昧可疑的“收藏价值”,其实这并不奇怪,在它身上花钱的人不心疼,它的价钱就下不来。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拍卖市场又给了人们一记重重的耳光,先是多家媒体一致认为欧美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尤其是欧元区接连不断的危机,海外市场理应是哀鸿遍野。谁知,不论是在纽约还是伦敦,成交额从2011年中期就一直在稳健增长,分别直逼历史最高成交额,吓掉了《纽约书评》杂志编辑的下巴。今年年初至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近10%的增长,使得艺术品市场回到2008年危机前的高度,更是让那些叼着烟斗的艺评家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