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国内艺术品基金隐藏兑现危机

2012-08-22 11:34:57 来源:

  艺术品基金作为近几年来国内艺术市场的新生事物,以其先进的金融理念吸引了很多有意进行艺术品投资的富有人群,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席卷国内艺术市场的“新潮运动”。至此,国内艺术市场也由原本的个人收藏时代被迫转换成集体式投资时代。依据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市场的发展路向,当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繁荣程度时,艺术品金融化也将随之而来,而艺术品基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加快发展。但同样以西方艺术品市场为先例,艺术品基金的入手时间十分重要,作为一项中长期的投资项目,加之艺术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艺术品投资不宜在短时间内集中投入大批资金,以免助涨市场的负面效果。反观国内艺术品基金的从无到有,短时间一窝蜂式的涌入,对艺术品市场所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已经渐渐显露,同时,“短、平、快”的运作模式也使得国内艺术品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迎来一场集中性的兑换期。由此,国内艺术品基金自出现以来的第一轮调整期也会随之出现,业内人士分析:这将是国内艺术品基金有序化、规范化、正规化运作的新开始。

  艺术品基金“元年”之争背后所隐藏的危机

  关于国内艺术品基金“元年”的说法就目前而言尚未有定论,从2006年到2011年,这中间的任何一个年份都曾被某些人或某些观点确定为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元年”。持2006年为“元年”说的多数是以国内第一支艺术品基金的发行为依据,反对者则认为当年所发行的项目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只是借用了艺术品基金的名号而已,更多的还是在借鸡生蛋;将2010年看做“元年”的,依据的则是国内艺术品基金在经过了数年的摸索和铺垫之后,逐渐从个别现象上升至普遍现象,并在真正意义上开始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国内第三大投资方向。

  众所周知,国际上成功的艺术品基金运作案例都遵守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不在艺术品市场高峰期买入、中长线的运作、合理的规避投资风险、良好而完善的经营团队、适时的出售艺术品、避免资本集中进入市场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成功的艺术品基金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必要因素。反观国内艺术品基金领域,不管将2006年还是2010年视作为“元年”者,似乎都不具备成为艺术品基金成功案例的条件:2006年作为国内艺术品市场“泡沫式”增长的尾期,艺术品价值评判标准在这一时间段的混乱自然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这样说,当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式”增长对国内艺术品市场到今天为止的混乱场面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内艺术品基金选择在这样的时刻入市,后果可想而知,相信随后而至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也让最初的国内艺术品基金人士吃足了苦头;2010年作为国内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风波后的回暖期,理性收藏正在逐渐取代以往的以投机性为目的的收藏行为并成为收藏主体,艺术品市场也在这个趋势下渐渐走向成熟与稳定。相较而言,艺术品基金选择此时入市恰到好处,相信大多数艺术品基金从业人士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乎,国内艺术品基金自这一年起纷纷上马,且多数都在以大张旗鼓之势进驻艺术品市场,这也就有了之后国内艺术品市场“金融时代”到来的说法。

  金融资金大笔进入国内艺术市场所造成的种种后果都在随后的2011年里有所呈现,艺术品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一切似乎又回归到了2005年时的疯狂,理智虽然还在,但在金融资本的运作面前,个体藏家逐渐沦为配角,成为了投资客的牺牲品。据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国内艺术品基金累计发行超过70支,初始规模超过57亿元人民币,其中基金运作周期也由之前的平均2.5年降低至2.3年,而随着2012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之后,作为提供不景气信号的国内拍卖市场恰恰是目前为止国内艺术品基金最为重要的卖出渠道。对此,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微博)总经理叶少波表示,“国内艺术品基金选择艺术品市场最热的时候入市,且投资者过于看好艺术品基金的后势的发展,期望值普遍比较高,认为高回报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国内艺术品基金却恰巧在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萎缩期遭遇到兑现问题,如果这次真的出现兑现危机,也算是给投资者上了一堂很好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