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杂项相对偏冷玩家多:收藏捡漏几率大

杂项相对偏冷收藏捡漏几率大

2013-07-11 16:47:54

  杂项收藏,趣味就在于“杂”,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等。另外,一些无法准确归类的物品如挂饰、手串、核桃等,也应归之于杂项。

  与其他古玩收藏领域相比,杂项相对偏冷,升值空间也没有书画、瓷器大,但却是包含品种最多、范围最广、玩家最多的一类。

  现状

  杂项玩家群体

  居“一哥”地位

  如果按升值潜力和回报率来讲,书画、瓷器当属第一。但动辄千万、上亿元的价格不是收藏大众能玩得起的,作为冷门的杂项也许是最佳选择。由于目前整体价位偏低,对普通收藏投资者来说,杂项更具参与性。

  在庞大的收藏界,玩杂项的玩家到底有多少,这一精确数据难以统计,但业内公认的是,杂项这一群体绝对处于首位。以武汉收藏家协会为例,登记在册会员总数近2000人,共计18个专业委员会,其中,以杂项居多的古玩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来会员数都处于首位。

  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古玩界常有不少原先收藏字画、邮票、钱币的专题收藏者,在藏品达到一定程度后,因搜集难度越来越大,自然开始扩大收藏范围,“比如说书画收藏者,与之配套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都是其收藏拓展的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杂项一直处于冷门,在于杂项太杂、范围太广。虽收藏人数较多,但长期以来信息、价值不透明,不利于交易流通,也缺乏炒作资金。但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自然有所带动。

  价值

  犀牛角摆件

  10年后价超

  常年处于冷门的杂项近年表现有所好转,在拍卖市场频频露脸。如香港苏富比[微博]以547万港元,拍出一件清康熙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明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拍出1076万港元高价等等。

  古玩杂项中,除了少数几个品种,如铜墨盒、鸟笼、手炉、果核雕等外,没有价格可参照,主要凭收藏家个人的喜好、经验来判断其收藏价值。

  武汉一位从事杂项研究的资深藏友,10多年前花数千元购得一座约200克的犀牛角雕“布袋和尚”摆件,因当时收藏犀牛角的玩家并不多,购买价格很便宜。

  但随着国家禁止猎杀稀有动物等规定的出台,犀牛角雕刻藏品交易越来越火热。除去其造型、雕工等等附加价值外,仅按重量计算,犀牛角雕每克的价格早已超过了黄金,但仍“一雕难求”。

  三年前,该摆件参加武汉举办的一场斗宝会,因造型精美,器件较大,获得了二等奖。藏家称,当时有人出50万元外加一辆车收购,被他婉拒。这一收获令他在多年后也颇为意外,“谁能想到10多年后的今天,它能超过黄金?”

  建议

  杂项更应

  多看多问少出手

  在收藏投资艺术品的行业,老手往往都会告诫新入行的玩家,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学,做足了功课后再下手。杂项门类广,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更要多看多问少出手。

  收藏界成名成家者虽多,但大多是在某一收藏主题,如瓷器收藏家、古币收藏家、字画收藏家等。由此可见,要想在杂项收藏中有所作为,要具备更多的条件。

  武汉收藏家协会古玩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兴平认为,入门者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收藏知识,要有收藏品的起始概念。如民间收藏竹刻与家具,大都以明中后期为起始期,紫砂壶、鼻烟壶主要兴盛于明末至清乾隆时期。藏家须从源头上去了解藏品的产生工艺、发展状况、工艺演变等特点,在辨别时就有了起码的历史依据。

  • 相关阅读
  • 杂项收藏收藏的是文化内涵

      在中国收藏界,除了瓷器、书画、奇石、红木、邮票这些主流藏品外,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等杂项收藏,近几年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深受藏市青睐的玩赏之物,杂项藏品在带来经济价值的...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