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伪文物如何进入博物馆

伪文物如何进入博物馆

2013-07-12 11:22:56

  本报昨日《“奇葩”博物馆藏的是政绩赝品》一文刊出后,引发读者广泛讨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民办博物馆的“山寨藏品”已渐成泛滥趋势。央视主播张泉灵在转发微博时就说,“北京就有这么一家。有金缕玉衣三套,玉制三星堆面具若干,还有汉代人睡在唐朝床上的造型枕头一个。”

  这些“伪文物”是如何进入博物馆大门的?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坦言,“发生这种怪事的,往往都是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不同,很多民办博物馆在接受藏品捐赠时,几乎没有任何监管程序,这就有很大漏洞可钻。国有博物馆在接受藏品捐赠时,往往会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先请专家鉴定,再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准,最后报批文化部门,以避免"山寨藏品"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知名藏家马未都[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也表示,类似博物馆全国各地有很多,大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提出一个建博物馆的项目,收罗一堆来路不明的“稀世珍宝”,借此跟政府换土地资源。而且,往往越是假的博物馆,规模还越大。还有网友表示,现在很多私人之所以热衷于捐赠藏品给博物馆,其目的也不纯。既然民营博物馆接受捐赠没有一个很严格的鉴定程序,有些人就是想钻漏洞,利用捐赠得来的凭证自抬身价,把自己另外的“藏品”高价出手。

  针对博物馆里“伪文物”泛滥的现状,不少网友强烈呼吁主管部门加强监管,防止一些丧失基本文化水准、“藏假纳赝”的民办博物馆欺世盗名、贻害文明。国家文物鉴定估价师王胜利就建议说,“如今国家对民间博物馆建设有很多扶持和补助,却少有监管和规范。针对当前乱象,国家应出台具体规范性文件,堵住监管漏洞。”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有所行为,将在7—8月开展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实可靠、有鉴定证明、来源合法等管理指标。(新华日报)

  • 相关阅读
  • 当代书画收藏潜力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书画市场整体升温,古代、近现代书画资源日渐稀缺,而且赝品繁多,广大书画收藏家及投资者对此望而却步,转向真伪辨别较为容易、价位尚属合理的当代书画,带动了当代书画价格的迅速提升。  不...

    时间:07-12
  • 杂项相对偏冷玩家多:收藏捡漏几率大

    杂项收藏,趣味就在于“杂”,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等。...

    时间:07-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