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艺术品总是会受到最多关注。但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的艺术平台在近期还不会影响高端市场。在首批上线的4万件作品中,1.8万幅的价格位于1000美元以下,2.9万幅作品的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而超过1万美元的作品不超过2000件。亚马逊甚至还面向部分人群上线了仅有10美元的艺术品。“如果我去某家商店,他们可能只会提供给我每幅售价100美元的复制品,但每家每户几乎都有这些装饰品。”城中艺术中心(Downtown Art Centre)画廊总监艾伦·特雷尔(Allen Terrell)表示,“而现在,亚马逊提供了一个能够以相同价格购得原创或限量版艺术品的平台,这几乎圆了每个人成为收藏家的梦想。”
《赫芬顿邮报》的玛丽卡·劳(Mallika Rao)找到了一位来自美国华盛顿州中部的韦纳奇市的艺术品买家玛雅·韦斯特(Maya Wiest),或许是亚马逊的理想顾客。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生活在艺术世界的边陲地带,附近的画廊很少,“主要销售牛仔、山峰、水果、日落这类绘画”。
而今,韦斯特常常通过网络购买艺术品。她选择了亚马逊艺术上的U画廊(UGallery),该画廊主要经营当代艺术品,其代理艺术家并非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这类作品的价值也许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增长,但韦斯特表示她买画并不是用来投资的。“你远远看着那些画,真的很贵,然后它们千里迢迢被运到这里,成为你家庭的一部分。”
亚马逊的反对者常常忽视韦斯特这类买家,玛丽卡·劳表示,“在互联网兴起前他们也许根本不存在。”
英国网站DegreeArt正在与亚马逊合作,其联合创始人伊索贝尔·博尚(Isobel Beauchamp)相信,大部分销售都发生在中端市场。“曾经网上销售有一个价格瓶颈,在500英镑至800英镑之间,不过人们的心理预期一直在增长,他们再来买东西的时候会愿意多出一点。”
机遇还是威胁?
网络和艺术市场的合流似乎并不是新鲜事。早在1999年,亚马逊就曾与苏富比[微博]拍卖行短暂合作,尽管这一尝试只维持了短短16个月。过去10年间,在线销售艺术品的网站不断涌现,苏富比、佳士得[微博]等拍卖行,以及大小画廊也逐渐推出了网络销售渠道。
佳士得去年一年的拍卖6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27%来自于线上竞拍。去年秋拍,佳士得以960万美元向一位在线的买家售出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十月的科德角》(October on Cape Cod)。2010年,另一位线上买家以33万美元在佳士得购得一件商代的青铜酒器。该公司自2007年起就开放了在线竞投,而直到2011年佳士得才建立了专有平台仅供线上拍卖,拍卖的类别包括艺术品、佳酿、时装以及珠宝。伊丽莎白·泰勒去世后不久,佳士得举办了为期4天的“伊丽莎白·泰勒收藏”全在线拍卖会,1000件拍品最后成交额高达950万美元,超过此前估价的九倍之多。
艺术品市场确实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画廊和拍卖行向线上交易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悄悄地在拍卖行和一些画廊发生,但是亚马逊的计划无疑会急剧加速这一彻底的转变。
“当我们2003年启动时,人人都说,不,你不能在网上卖艺术品,这个想法太可笑了。而今,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也开始这么干了。”博尚表示,自DegreeArt创立以来,在网上“盲购”艺术变得越来越寻常,而他很高兴能成为创始画廊之一参与同亚马逊的合作,“这给我们更大的展示空间,特别是在美国。亚马逊尊重画廊的工作方式。我们依然可以沿用固有的行事方式。我一点儿不担心他们会主导市场,并建立自己的规则。”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画廊将向亚马逊支付每笔销售额的5%~20%,这是亚马逊卖家的标准条款。每家经销商自己处理运输、保险、储存等相关事宜,甚至可以制定各不相同的退货政策。亚马逊只提供一个网络平台,而这个网络平台是世界上浏览量最高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