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人

不拘一格随心画 山魂自从勤中来

不拘一格随心画 山魂自从勤中来

2017-01-12 09:11:56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王绪三回忆说,“就这么小一个坡坡地,上面长了几棵树,人家就能画得很大气,画得就不是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但是看过去却又的确是那个地方”。他跟着崔正宽走湘河、走河南,从来不问,就默默地看人家画,观察人家思维、用笔上的不同,最后自己才画。等到回来之后把写生拿出来创作,立马就获奖了。

  他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让自己三年摸索打下的扎实基本功马上有了用武之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子也被开发了出来。

  学院派在画法上讲究的是大的构图,一次性拿淡墨大幅度地完成之后,才慢慢勾蹭点染。而王绪三认为这种方法有它的缺陷,就用自己的路子画。他以点开始,逐步推开。刚开始的思维和学院派是一样的,但只要画的时候感觉不对,就可以在周围再找点、再推开。这样思维空间更大,随时可以进行二次创作,第一次的创作思维就可以升华,灵感不断地展开,作画空间不断地扩大。学院派只能在大的构图空间里找关系,而没有再想象余地的缺点在他这里就不存在了。

  至于西画里素描啊明暗关系啊等等,凡王绪三觉得有用的东西,也都被他用在了山水画里。

  他不反对任何流派和画家的任何画法,也很欣赏现如今很多能把油画画得如同照片一样细致入微的作画方式,但他自己,却有着自己的“野路子”。

  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商南漫山遍野地逛。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拿个画架啊本子啊之类当场画,他就是自己逛。逛完了之后回家铺上画纸,开始回忆,看过了哪座山哪棵树,提笔就画出来。他说国画是散点透视,只要抓住那个地方的特点,把特点画得像,那就算再写意,别人也能知道你画的是哪里了。

  平时没灵感,他就出去跑,上上山,找一找感觉。或者放松一下,把画先放一放,在家里小块的纸张上用一用笔,练技巧、练基本功。有灵感了,就大笔一挥搞创作。他说画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发泄情绪,发泄的时候还可以肆意骂人。那几年他在全国拿奖的画都是在那种情况下画出来的“灰调子”的作品,把自己的压抑和绘画之路上的不顺利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说,很多人画画都只是找一口饭吃而已,而他不是,他是把画画作为一件真心喜欢的事情来做。

  他不喜欢到其它地方跑,就对商南有感情。说出去人生地不熟,找不到灵感。他觉得虽然画商南画了快四十年,还是有好多东西没画。他说,“有些人专门画黄山,画一辈子都画不完。我不可能把商南每个山都画到,好多题材都没画到。每一个地方、每一天去的感觉都不同,四季的感觉都不一样,时间不同情绪也不一样。同样一地,随着年代的发展,石板房变成了砖房,变成了楼房,也不一样。”

  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再写意,再抽象,也要符合生活规律。比如画山,他认为画得好的山应该有来龙去脉,“不要把几块石头组在一块,就是山。山要有脉象。没有脉象,就只是孤零零的石头。有了脉象,才有大气的感觉。人们才感觉自然,才感觉好看。”“好些人,把人家画在大石头包上。山包的石崖上画房子,不符合现实生活规律。人讲风水,农村的房子都讲究背风、向阳、有个靠山,前面的小河还不能是直流。这就是生活。人一看,就能理解。”

  勤奋才能出成果

  在王绪三的理念中,天赋、灵感不是最重要的,有则更好,无也无所谓。他认为画画是熟能生巧的事情,并且反复强调勤奋的重要性。他在刚进美院的时候,专业是最差的,又因为家穷整天赤脚,经常被同学看不起,后来靠着在别人晚上休息时间自己坚持画画才有了长进,第一次期末考试就拿了两个班的第5名。后来参加工作,他仍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作画,直到现在已经退休,都没有间断过。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