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局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4.1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10%;完成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的重点区域绿化26.59万亩。二是经济林基地建设持续发展。完成核桃、板栗建园38.4万亩,嫁接改造31.7万亩,分别占任务128%和106%。核桃、板栗产量和产值预计突破6万吨、12亿元。成功举办第三届商洛核桃节,商洛被授予“陕西省核桃产业发展强市”称号。三是集体林权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集体林确权发证工作,建成林权管理服务中心5个。组建涉林专业合作组织176个,入社农户8203户,实现经营收入2109.7万元。丹凤县被确定为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林下产业发展到45.6万亩,带动10.7万林农增收4.7亿元。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取得新突破,流转和抵押贷款金额达到4425万元。四是林业“三防”全面加强。集中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林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非法侵占林地现象发生。以大案要案侦破为重点,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涉林案件154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192万元。全市发生森林火灾6次,受害森林面积117.5亩,受害率0.006‰。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61.6万亩,有害生物成灾面积7.5万亩,成灾率3.88‰,低于省控指标。五是积极谋划,林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各类涉林项目60个,总资金达到5.37亿元。市林业局在首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上被中国经济林协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被省绿化委员会等三单位评为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
市商务局
一是扎实搞好消费促进工作。全年新纳入限上企业29户,销售补贴类家电下乡产品11.07万台(部),销售金额2.85亿元,完成“三绿工程”项目1个,在全市216家农家店安装了“农商通”终端机。成功举办了大型商贸促进活动3次,累计组织50多户企业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销售农产品5000多万元。二是着力推进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全年改造和新建连锁农家店428个,建成配送中心8个,建成乡镇标准化超市7个,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6个,支持发展农产品冷藏库2座。新建物流中心1个,生鲜超市1个,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个,社区便民菜店18个。区域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集散市场)项目已完成征地。三是培育发展产商贸服务业。全年建成物流配送中心8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548个。四是加快外贸经贸发展步伐。全年新增获权企业10家(其中新增业绩的企业4家),实现出口额568.6万美元,同比增长4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8461万美元。五是加强屠宰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依法取消了3家屠宰企业资格。截至12月底,全市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11月底,实现外贸进出口764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461万美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42.47%和120.87%。
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一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迎接和宣传党的十八大,电台、电视台分别开设专题栏目,全年上送播发广播稿件186条,其中省台184条、中央台2条;上送电视稿件210条,其中上送省台208条,中央台2条。二是狠抓艺术创作生产。市剧团新复排花鼓剧《月亮光光》,镇安剧团创排大型渔鼓音乐风情剧《杜鹃花开》。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农村电影放映22298场次。洛南、柞水两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三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包括11类148个项目的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达到348个。四是强化公共文化建设。全年向上级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539万元。完成36个镇(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92个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争取省广电局户户通设备31000套。五是推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命名19个商洛市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策划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列入省“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项目达51个。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额15.15亿元,获最佳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预计2012年文化产业增速26%以上。六是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两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立案查处,全年出动文化市场检查21070人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上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