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
一是“公改”全面铺开。全市2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同镇中心卫生院联合建成区域医疗中心20个,并从10月1日起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配送,“镇安医改模式”载入《陕西医改白皮书》。二是新农合保障力度增强。年度参合率101.28%,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年度住院19.71万人次4.36亿元,人均报销2213元达75.94%。三是卫生建设再创辉煌。市中心医院20层住院大楼竣工,市卫生监督所综合大楼主体建成;商州区、丹凤县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商南县医院迁址新建一期工程主体完工,45个镇卫生院建成“安心工程”职工住宅1006套51716平方米。四是公共卫生扎实开展。累计管理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21.2万和3.4万人次,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15.5万份,重性精神病病人档案1.1万份,农村孕产妇住院免费分娩补助16939例、1246.3万元。五是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柞水、镇安、洛南县扎实做好国家、省级卫生县城复审,丹凤县省级卫生县城命名挂牌,山阳县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评选命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镇、村)95个。六是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市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75.13/10万和192.47/10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度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3.02‰,妇女儿童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地区水平。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是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8次,检查食品企业3415家,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56件。全面开展10个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药械违法案件233件,取缔无证经营窝点2家,移送公安机关1起。加大食品药品基本品种抽验,抽验合格率达到96%以上。全年未出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二是积极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2012年共配送医疗机构2074家,配送金额14803.16万元,累计配送金额25664.1万元,配送覆盖率镇级达100%,村级达90%以上。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年共查处药械违法案件233件,食品药品案件查办率达100%,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持了连续12年执法案件“0”错案记录。四是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鲜肉和肉制品等多项专项检查,市直餐饮单位监督检查率达到100%,持证经营达100%。五是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并对监测人员进行了培训,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9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80例。六是加强药品企业认证检查和跟踪检查。全面完成药品经营企业二轮GSP认证,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率和跟踪监督检查率均达100%。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一是人口计划执行良好。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82‰,人口自增率为3.6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18%。二是国家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扎实开展。镇安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丹凤市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工作进展顺利,准备验收。三是性别比治理不断加强。加强性别比治理工作专项督查,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四是均等化服务稳步推进。开展免费服务2.3万人次。柞水、商南两县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五是“两项工程”提质扩面。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已查325697人,查出患病92259人,治疗88749人,检查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74.39%和96.19%;优生促进工程,已开展婚检6522对,唐氏综合症筛查4335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9138人,检查率为87.44%。两项工作得到省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优生促进工程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六是“一证通”应用全面实施。召开项目推进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发放二代身份证读卡机具140台(件)。加强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开展统计质量信得过单位创建活动。七是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今年审核确认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条件对象7160人,符合特别扶助条件对象402人,符合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80人,符合农村放弃生育二孩奖励条件40户;符合农村独女户奖励扶助条件对象816人。扩大幸福家庭创业工程试点范围,共投入资金616.32万元,新抓试点村128个86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