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农家小院成文明实践大舞台

2025-09-11 10:04:24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赵满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非常好,多缴多补、多缴多得。近期集中缴费期就要截止了,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缴费……”8月21日,丹凤县商镇老君社区志愿者王红来到村民常锁子家中,笑着讲解国家的新政策。这种不设讲台的“家常交流”,正是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日常——通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民生实事“三维联动”,让文明实践从“听得见”变成村民身边“摸得着”的实在事。

  “李大爷,您能看明白就好!”商邑社区的刘丹宏走进小区,指着不远处的宣传栏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咱宣传栏上写的‘70岁以上老人领高龄补贴’‘养老保险按时缴’,都是政策给咱的实惠。”说着,他又掏出随身携带的宣传册,“您要是想知道补贴怎么申请,我这就跟您说步骤。”

  之前在商邑社区宣讲时发现,念文件没人爱听,可一说到“老人能领什么补贴”“生活能享什么便利”,村民就围过来询问。“政策得用‘大白话’讲,才能走进大家心里。”商邑社区党总支干脆把宣讲搬进院落、贴近村民身边,用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解读政策。

  “对党员干部,我们靠组织党员学习、专题党课学理论;对老百姓,就得用‘拉家常’的办法。”商镇党委书记赵宏伟说,上半年,13名科级领导分片走村入户,宣讲防火防汛政策,还在“印象商山”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商镇发展我来谈”专栏,发布42期内容,全是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实践感悟,阅读量超过3万次。再加上王柏栋故居的红色现场教学,党的创新理论在商镇“抬头看得见,聊天能说起”。

  “红利,你再教教我,怎么调手机音量?上次孙子打电话,声音太小,我听不清!”在商镇王塬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攥着手机,拉着志愿者刘红利的手不放。商镇“科技赋能·银龄行动”走进村里,10多名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

  这样的志愿服务,在商镇每天都在进行。“我们组建了‘党员先锋+专项志愿’队伍,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周娜说。200多名党员志愿者开展“党旗引领·净美商山”活动,把曾经堆满杂物的商山湿地公园,清理成了村民散步的“后花园”;针对“三留守一特困”群体,志愿者提供“点对点”服务——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老人上门量血压,帮群众修水管、换灯泡。

  “以前觉得志愿者是‘外人’,现在看比亲人还贴心。”老君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力自豪地说,“我们社区凭借志愿服务被评为‘商洛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现在好多居民主动报名当志愿者,村里有事大家都抢着来!”

  “妈,我今天在托管班画了小红旗,还学唱红歌了!”下午6时,老君社区儿童托管教室外,一小朋友蹦跳着扑进妈妈怀里说。“以前孩子放学没人管,我在镇上打工总惦记,怕他乱跑、作业没人辅导。现在有了托管班,老师看着写作业,还带他们玩,我干活也踏实了!”一村民说。

  把文明实践和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是商镇商邑社区的工作诀窍。“‘一老一小’是群众最牵挂的事,必须办实办好。”商邑社区党总支书记秦建太说。

  对老人的服务同样没有落下。保定村开展“五美庭院”创建时,村民徐铁抗想收拾院子,志愿者刘媛知道后,主动帮他搭花架、种月季、清杂物。“现在院子亮堂了,喝茶都舒心!”徐铁抗笑着说。

  如今的商镇,院落里干部和村民聊政策,村道上志愿者忙碌服务,托管教室传来阵阵笑声。“文明实践不是摆样子,是要让群众真正得实惠。”赵宏伟说,这个洋溢着文明新风的镇子,正用一件件实事,绘就基层善治的新画卷。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