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把希望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

2018-06-07 09:35:24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张瑞

  从拉货司机、搬砖小工、包工头到创立建筑公司、热心公益事业的“建筑人”,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的黎刚在不断学习和实干中实现自我“蝶变”。同时,他用爱与责任回馈家乡父老,坚定地走在“造血+输血”的扶贫之路上,把希望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

  回报,做关心他人的热心人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黎刚来说,不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一种幸福,工地无安全事故是一种幸福,为没钱治病的伤残人士送去治疗费、给吃不上自来水的贫困户接通水管、为村上修路……都是一种幸福。

  “叔,天气暖和了,有时间您和阿姨到四川来玩玩,我给你们当导游……”3月25日晚8点,黎刚忙完工地上的事,回到办公室打开手机微信,看到了曾经资助过的大学生祝浩然发来的这条信息。“没能完成学业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不能让这种遗憾再发生在更多的小朋友身上。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点亮他们的未来。”对于黎刚做的事,有人看不懂,他却很淡定:“我的事业和我的捐资助学没有关系,要说有所图,我图的是一份心安。”

  2017年1月24日,黎刚带着公司的职工和往常一样来到新民村看望贫困户,其中有一户父子俩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衰竭,无钱透析,只能待在家里,靠普通药物维持生命,得知情况后,黎刚和公司职工自发捐款。多年来,只要黎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

  当团队影响力不断扩大,黎刚没有忘记对家乡的责任,他经常组织公司员工还有其他爱心企业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倡导绿色出行,他发起了“半程马拉松”、拔河比赛等活动,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在炎热的夏季,他组织公司员工为辛苦的一线环卫工人送水;在寒冷的冬季,他们来到回龙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来棉衣棉被。2017年上半年,得知午峪沟村的道路受损,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严重受阻,黎刚毫不犹豫地带着工程队的工人们蹲点加宽铺平道路,还装上了太阳能灯,得到了附近村民的连连称赞。“一个人点灯散发的光芒或许有限,一群人点灯一定能照亮一整片天空。”黎刚对记者说。

  黎刚坦言,自己组建团队并不是想捐几十万、几百万元去做大慈善,只是想带动身边的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那些有需要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社会增添一丝温暖。因此,在事业小有成就后,黎刚在公益事业的路上愈走愈远。他不仅多次捐资助学、修路,帮扶贫困地区的学生,还优先吸纳了一些家乡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司就业,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学习,加油充电改变自己

  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左侧靠墙的书橱里摆放了不少书籍,“这些书我都读过,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黎刚的老家在镇安县铁厂镇,看着许多同龄人已经开始挣钱贴补家用,排行老三的黎刚主动放弃求学机会,帮助父母减轻家里负担,让其他兄妹安心上学。

  1994年,年仅17岁的黎刚拿到了镇安县第一批驾照,经过一年的技术锻炼,借钱买了一辆拉货车,从此踏上了货运这条路。黎刚回忆说:“正值寒冬腊月,我在达仁镇拉货,经过一条小河时,连车带货全都翻倒在河水中,全身湿透结冰,幸遇好心人帮忙捡拾柴火生火取暖,但从此落下湿疹的毛病。”正是因为经历过这种钻心刺骨的“凉”,才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由于长期从事货运工作,睡眠不足、身体机能下降,黎刚早已疲惫不堪。1996年的一天,他从西安拉货途经柞水县营盘镇时,由于疲劳不慎撞在一棵大树上,虽然只是轻微擦伤,但对于家人来说已经是胆战心惊。为了避免家里人再为自己担心,他变卖货车,从此与建筑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年至2004年期间,黎刚在工地上拌沙灰、挑砖、砌墙……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抽空学习砌墙、电焊等技术,凭着一股吃苦好学的精神,“特别能出活、能吃苦”的他开始崭露头角,先后任工地领班、项目经理,成为陕西龙晖建工有限公司的副总。随着能力和资源的积攒,在妻子和家人的鼓励下,黎刚于2012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陕西龙志建工有限公司。

  在创业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他走了很多弯路,吃了不少苦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我深深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提高能力才能影响更多的人。”为此,黎刚暗自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体贴,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虽然黎刚的公司没有成千上万的员工,但是他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不论遇到何事,总是以员工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获得了员工的衷心拥护,这也许就是他的事业能够不断提升的缘由吧!。

  4月24日,记者来到龙志建工有限公司时,黎刚正在叮嘱财务室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足额兑现农民工工资,如果资金不够,赶快跟我说,我想办法,决不能拖欠工人工资。”随后,他又叫来办公室负责人说道:“咱们公司的员工张师傅最近因病住院了,你和财务买束花、营养品、水果代表公司去看望一下。”记者了解到,黎刚不仅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建筑人,还是一个关心、体贴员工的好老板,不管哪位员工的家里有红白喜事,或是生活上有了困难,他都会率先慰问员工,帮员工排忧解难,让员工感受到公司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2015年,公司员工张春峰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因家里经济困难凑不齐学费,黎刚带头捐款,送去2000元学费,并嘱咐孩子“你安心上学,你爸在我的工地上干活,别操心。”

  工作上他是严格要求的公司老板,生活上他是体贴入微的老大哥。闲暇之时,好交朋友的黎刚还喜欢和年轻人聊天,经常劝诫年轻人不要只享受眼前的安逸生活,该辛苦时不要退缩,该拼搏时迎头而上,该争取时敢于竞争,干工作时竭尽全力,有想法时尽力实现,不要还没尝试过、努力过就对自己说“那不是我想要的”,不在轻易否定自己,说自己不行。

  风雨中走过20多年,尝过苦尝过甜,却并未磨光黎刚感性的一面。看书或看电视,遇到动情处,他也会悄悄流泪;说到当年为了生活打拼的细节,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回望自己的人生路,黎刚用了三个关键词:勤奋、执着、爱心。勤奋被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他对需要被帮助的人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如果不是因为勤奋与执着,自己“今天可能仍是四处奔波的打工仔”。

  • 相关阅读
  • 决战富水关

      文/图 朱书海  红色基因  1936年9月上旬,由于中央红军从川西北向陕甘宁边区进发,且陕南之敌大部西调,10月初,红七十四师一团和五团进至商南县梁家坟,与陈先瑞率领的六团会合。会合后,六团已全歼赵川民...

    时间:06-07
  • 龙潭村的“铁树”开花了

      文/图 宋奇瑞 刘娇   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二组的纸房沟有一棵千年“铁树”开花了。6月初,我们慕名来到龙潭村纸房沟,看到了正在开花的铁树:它生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四周没一点土壤,其顽强的生...

    时间:06-07
  • 雨淋沟的扶贫合作社

      赵华军  “我家两口人,母亲70多岁了,身体有病。去年,我加入长清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到5只母羊之后,现已发展到了20多只,还养了一头猪,十几只鸡,家庭总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一年就脱了贫。”近日...

    时间:06-07
  • 我经历的改革开放

      崔长民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那一年我13岁,刚上初一,可以说我是同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是改革开放一个普通的亲历者。  我们那一届学生,同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

    时间:06-07
  • 侯成群回家记

      郭夏季 何献国  “侯成群回家了!侯成群回家了!”当洛南县景村镇杨坪村的村民奔走相告,在村里到处传播这一消息的时候,人们才知道,音讯全无达30年之久的侯成群还活着,而且在新疆得到了亲人般的...

    时间:06-07
  • 柞水农村饮水工程惠民生

      本报讯(骆昭君)日前,在柞水县营盘镇丰河村沟垴,村民查桂芳正在用自来水淘米做饭。“要不是家中通了自来水,我还得一桶一桶从河里提。”望着白花花的自来水从管子喷涌而出,查桂芳感慨万千。   ...

    时间:06-07
  • 山阳将建首个博士工作站

      本报讯(曾亮 姜婷)日前,山阳县高新区管委会与商洛学院签订《共建“商洛学院博士工作站”协议》《共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山阳建立首个博士工作站。  据悉,该博士工作站将通过聚...

    时间:06-07
  • 蚕桑产业成为达仁镇脱贫致富“金饭碗”

      本报讯(孙镇坪)日前,走进镇安县达仁镇盛起蚕桑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蚕蔟上挂满洁白的蚕茧。“我们合作社今年共育小蚕260张,三龄时发放到蚕农和各生产大户及扶贫工厂,目前已经陆续结茧,再过几天就可以...

    时间:06-07
  • 镇安培训脱贫致富“领头雁”

      本报讯(王义博)日前,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首期SYB创业培训班开班,着力培养来自全镇25名从事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他们将深入了解和有效掌握创业技能,实现创业梦想,助力全镇就业...

    时间:06-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