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损失率达60%。
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北史)。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北史)南朝人称"索虏"的就是他们。当时的中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唐王朝(618--907)年,唐王朝长达289年。安史之乱爆发在唐朝中前期755年。就算安史之乱前都是富强的,也只有137年,衰败堕落有152年。更何况靠出卖隋朝利益、对突厥称臣、篡位、夺得江山的李渊统治时期,唐王朝屡次给突厥人朝贡,屡次被突厥人打击,都差点迁都了;武则天时期被契丹人打得大败,契丹人都深入到了河北腹地。(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来李靖把突厥人打走,历史上突厥人有了一次大的西迁,他们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至沙特一带的人等。
突厥汗国衰亡西迁后,至使一些图瓦人的部落由于战争等原因,陆续跟着向南、向西迁徙.维吾尔就是当年的回鹘,他们被黠戛斯十万铁骑突袭后,分三部狂奔葛逻禄及安西都护府,后又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南部以及中亚等地区,形成了喀喇汗王朝.而这些地区的土著居民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的塞族人,他们和塞族人发生混血以后,体质上发生变化,呈现出高鼻深目的一些特点,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他们又放弃了原先的宗教萨满教,进一步被伊斯兰化,逐步演化发展成一些现代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等等。
而图瓦部落后来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过程,他们主要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仍然保留了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点,并接受了喇嘛教。这就是为什么图瓦人与同样从突厥部落发展而来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在语言上相近,但人种和风俗上却有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维吾尔(回鹘)属于突厥语系民族。突厥可以视为现代土耳其人的先民,实际上实厥和土耳其是同一词的不同汉译,突厥是唐朝直译自突厥语的名称,土耳其是近代译自英语的名称。
唐末(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于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于年。给中国造成的祸害难以估计。横征暴敛使人民苦不堪言(为避税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现象家常便饭。)大批的华北人民往当时的国外契丹跑,这些人正是以后的辽、金、蒙古对付中国的骨干力量。
唐末、五代,前后八十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皇帝,有42个死于非命。自秦后的所建立三十余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出身游民和社会下层的约占了一半。五代十国之间的开国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无赖、流浪汉,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椐民间传说,最乱时期的长安城内,集贸市场上的人肉的价格甚至比猪肉价格还低。
唐武宗(841-846年)时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960年)仅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见《腌人肉做军粮--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灭绝之迷 》现在中国北方这片土地上,真正炎黄的后代可能所剩无几,据范文澜通史所述,唐末五胡十六国后,中国北方当地人口几乎死绝,全靠蒙古高原的人南下所补充,先后有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民族南下,使中国北方重新人丁兴旺。)如当时移居中原的蒙古人,多以他们的蒙古包的"包"为姓,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姓尉迟的、姓宇文的。都是源出陕西。如女真人姓金的。如姓慕容的就是鲜卑人的后裔,鲜卑人改为汉族姓氏的,除了《魏书》记载的一百多个,就是《晋书》主要记载的张、段、范、乔、思等姓氏。
元朝初年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杀,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很多中外历史学家推测,中国北方至少有90%人口在蒙古入侵时死于非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噍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140万具!四川是抵抗蒙古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最近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数字统计,四川被蒙古人屠杀后,人口由一千三百万减少到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