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未名”鸿印

未名”鸿印

2014-12-24 14:26:06

来源:许建辉

  人员集齐,资金到位,一个小小的文学团体,静悄悄诞生在1925年的夏天。“既没有什么章程,也没立什么名目”,“只说定了卖前书,印后稿,这样继续下去”,因为“在以后对外必得有名,这才以已出的丛书来名社了”——“已出的丛书”即鲁迅所译《苦闷的象征》。“未名社”社址就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对面的沙滩新开路5号,那里有韦素园租住的一间小小房屋。鲁迅在北京大学讲完课,常常顺便踅进去谈天,他把这间小屋称作“破寨”。而全社人员的第一次集合,有证可查者应是鲁迅1926年3月21日的日记所写:“下午,曹靖华、韦丛芜、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来。”以笔者目前了解的资料看,这次雅集,恐怕是未名社的惟一一次“合家欢”,也应该是鲁迅与曹靖华的第一次见面。

  未明社既因《未名丛刊》而生,开张头一项工作自然是印制《未名丛刊》。因为“希望较快地收回印费印行别的书籍”,所以首选第一本书是鲁迅所译《出了象牙之塔》。书于1925年12月问世,校对、发卖、包扎和邮寄,都是自己动手做,“第一版三千册,编印一年多就卖完了”。本就准备再版的,但“鲁迅一九二七年四月九日写给静农的信中说:‘《象牙之塔》出再版不妨迟,我是说过的,意思是在可以移本钱去印新稿。’可见先生是很注意印新人新稿的,这本是他创办未名社的目的。”

  未名社开展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是创办了《莽原》半月刊。关于这份刊物,《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之《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是这样介绍的:“莽原  民国十四(1925)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周刊。鲁迅编辑。附北京《京报》刊行。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停刊,共出32期。民国十五(1926)年一月十日复刊,改为半月刊。先后由鲁迅、韦素园编辑。未名社印行。出版地北京。民国十六(192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终刊,复刊后共出48期。”“该刊主要发表杂文、散文等创作和评论,注重社会批评,此外还有苏联、日本文艺理论和作品的翻译等。鲁迅发表《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文,和后来结集为《朝花夕拾》的一组回忆散文,历史小说《奔月》《眉间尺》等。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还有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许钦文、尚钺、景宋等。”

  据李霁野《“三一八”惨案前后》记载,第一个到未名社购买《出了象牙之塔》并定阅《莽原》半月刊一年的,是鲁迅在女师大的学生刘和珍。“她亲自到未名社,‘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确像鲁迅所描写的样子。她说她最爱读鲁迅的文章……她拿起书来,仿佛还要找寻什么似的看了看书架……”

  大约是1926年冬天,未名社离开“破寨”,迁到了北京大学二院对面的西老胡同1号,谐音称作“西老虎洞”。这时,鲁迅已南下闽粤,曹靖华也远走苏联,社里的主要工作便基本上都落在了韦素园肩上。当韦素园患了咯血症,被病痛逼迫着去了西山疗养院之后,有能力接替他守“洞”的就只有李霁野和台静农了。为了撑持社务,李霁野不得不于1927年秋天从燕京大学休学,一面在孔德学校教书,一面翻译《文学与革命》。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今年4月23日,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日,适逢此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他将悲剧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古希腊的...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松萝茶  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是绵延近千年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其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茶叶早在唐代已负盛名。南唐刘津的《婺源诸县都置制笠新城记》曾记载:“婺源、浮...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