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核武时代与克劳塞维茨

2010-03-16 11:02:11

来源:

  我以为克劳塞维茨这段论述充满了破绽,从哲学上来表述进攻与防御的关系,指出它们互为对立面,互为因果、互相不断地参照对方来充实、修正自己的内容就足够了。即使要从哲学领域考察战争,也应先看看现实中战争的发生情况。从历史起源和现实生活看,人类的防御行为是由进攻行为激发出来的,但人类的进攻行为却不是由防御行为激发出来的。因此进攻必然先于防御出现,再深奥的哲学思辩也不能颠倒现实世界中的这种关系。虽然在哲学王国里,进攻与防御可表述为互为因果,那也是对战争实践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提炼,因为这种提炼暂时不考虑进攻与防御最初关系是如何构成的,仅仅考虑一旦形成后,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哲学表述并不意味着否定现实世界中最初的构成关系,而是对现实中另一种关系的肯定。因为,现实中进攻和防御都要根据对方情况采取行动。克劳塞维茨的哲学思辩首先颠倒了现实世界里进攻和防御最初发生的次序,而这种次序上的颠倒除了引起思维混乱外,似乎一点必要都没有,因为我们并没有获得任何更多的真谛。其次,他的论证过程十分牵强、并令人眩晕。他似乎很难回答以下一系列诘难:

  既然进攻的绝对目的是占领,为何不对应地提出:防御的绝对目的是阻止占领?
  既然防御的直接目的是斗争,那么进攻的直接目的不是斗争又是什么?
  作战双方同样是情况不明,为何进攻者一定没有确定行动的根据、仅仅是携带战斗手段,而防御者却一定具有确定的行动依据,并做好了战斗部署?
  "占领的前进"不是进攻的组成部分吗?何以成为进攻概念以前的东西?既然"占领的前进"不等于进攻,并且是进攻概念以前的东西,那么,根据对应关系,"阻止占领的前进"也同防御无关,是防御概念以前的东西。如此一来,"防御要阻止这种目的在于占领国土的前进"还能成立吗?凭什么将对应关系变成先后关系?哲学领域的战争始于防御的结论还能成立吗?

  指出上述问题并非要和这位大师较劲,以哗众取宠,只是实事求是,并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他的理论。太阳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尽管克劳塞维茨有着深厚的哲学功力,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借助思辩的优势到达了卓越境界,但关于进攻和防御相互作用的论述,似乎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哲学杂耍。然而,小瑕不足以掩大瑜,《战争论》并非因此而失其熠熠之光彩。

  克劳塞维茨是一位饱学之士,他的研究往往潜入战争的深层,并细致地考察与战争相关的领域。他在探讨军事问题的同时,对其它专业领域常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许多结论,不仅对从事战争的人们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从事非军事活动的其他行业的人们极富启迪,具有超越纯军事专业的价值。

  他是一位洞察人类心理的大师,对"胆量"、"坚忍"、"勇气"、"果断"等精神品质所作的分析简直达到了心理学专业水平。"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这是生活的哲理,可成为所有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们的座右铭。

  他对"理论"的构建独具慧眼,"任何理论一接触精神因素,困难就无限增多"、"理论必须考虑到人的感情"、"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这些见解对那些试图在自己专业领域建筑理论的学者以及人们如何识别理论的优劣极有启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进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是一种时尚,各种机械的数学模型纷纷在人文社科领域亮相,虽然这些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现实的相距甚远,原因就在于它们不考虑人类的情感问题,而置身于19世纪的克劳塞维茨却能对此一眼洞穿,他自己在建筑着军事理论,但同时机警地避免坠入其中的陷阱,体现了非凡的睿智。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