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认为,最美的东西是最和谐的,人们向往“天人合一”境界,就是要求人和宇宙大自然合二为一,因此在居住上也向往大自然,渴望融入到自然中去。
在西方,提倡思想上不要有过度的欲望。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工业化是对居住环境的破坏,不合“道法自然”的。
茅巍:个人认为,“城市山林”是件奢侈的事,享受城市的设施配套、繁华等,就牺牲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但是政府对绿地、公园等的建设可提高城市居民走进自然的机会。在这一方面,深圳做的还是不错的,在我房子的阳台上就时常会有鸟儿鸣叫、蝴蝶飞舞,这是周边环境改善的体现,环境不好,鸟儿、蝴蝶怎么会飞过来。
李振华:“城市山林”这只是一种理想,道法自然中的景观,是不能呼吸的景观。因此个人持悲观态度,认为“城市山林”的居住意境只是一种概念,是不可能实现的。
史太连:“城市山林”是一种追求,个人心中有自己的山林。同时还在于每个人做的度和做事的方式,每个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从小事做起。包括政府的建造绿地,开发商在建造房屋时承诺的兑现,以及让利于置业者,居者对周边环境的追求高低等。
茅巍:开发商追求利益要有度
主持人:电影《阿凡达》引起了世界人的共鸣,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是可以融入自然,吃到清新的空气,穿舒适的衣服。要实现这样的居住意境,您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开发,要注重哪些环节?
刘世天:在这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发商要有责任感,让居者拥且舒适这才是最重要的。
茅巍:作为开发商,我觉得追求利益要有度。首先,应该让利给消费者,因为景观、配套设施都是有代价的。
其次,房产开发要符合当地人的习惯和当地环境,例如北方人多喜欢朝南向的房子,这样通风、采光都比较好,可以和自然进行交流。
李振华:开发商应该多一点时间去研究准备建房子的土地,周边环境等基本因素。进而建造适合这块地和周边环境的房,而不是不加考察,盲目的把一个地方的房子复制到另一地方。
史太连:从社会角度来讲,更应该关注高房价下的高舒适度,由高房价下买得起房变为买合适的房。置业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的标准。
李振华:让人快乐的房子最舒适
主持人:对于置业者来说,买到舒适的房子才是最关键的。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房子会让人住的更舒服?
刘世天:住着更舒适,这得因个人的追求不同而各异。总的来说做到了人性化、人文化、自然化的房子是最舒适的。
茅巍:首先,与居者生活习惯相吻合的房子是最舒适的。在开发项目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暗房暗卫,同时匹配人的生活习惯、动向等。
其次,开发房子时力争做到有好的景观,与自然接触,兑现自己的承诺,而不是本身要做的绿地等到后来却没有做。
李振华:让人快乐的房子是最舒适的,这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外环境上要动静有致、张合有序;内环境上,房子在采光、通风好,视野开阔等方面,力争做会呼吸的房子。
史太连:居住舒适性强调“道法自然”,绝不是与自然隔绝。
目前全国房地产削尖了脑袋挖掘营销概念,于是乎起源于北京、上海,目前在西安大行其道的“恒湿恒温”住宅,就属于典型的“道法不自然”。
“恒湿恒温”那就意味着不需要自然通风,也意味着无法感受到自然的四季变化,这样居者岂不是要功能退化?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说不准市场很快会出现“无菌”的房子,呵呵,如此发展,那我们每个人都去制药厂生产车间居住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