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家庭医生

罕见病摄影展在京举行:他们不需要怜悯  

罕见病摄影展在京举行:他们不需要怜悯  

2014-03-02 21:4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曾鼐)“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平等对待。”参与拍摄罕见病家庭的吴子熙,3月2日在罕见病家庭摄影展现场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近日,以“罕·见的世界”为主题的罕见病家庭纪实摄影展正在北京举行。16位中国摄影师历经数月,跟踪拍摄了国内20个不同罕见病家庭的生活,展出近150幅照片,配以文字、影像、实物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到0.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它们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慢性病,常常危及生命。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其中目前具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不足3%。

  3月2日,中新网记者来到影展现场。作为本次影展的视频摄影师,吴子熙说,以前自己几乎从未接触过罕见病,只听说过白化病等几种比较常见的罕见病症,“患者和家人都很不容易,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

  吴子熙拍摄了11岁周密一家的故事。周密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这是一种发病率约为1/50000的一种遗传性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眼睛、口腔和食道等粘膜组织在受到轻微摩擦或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会发生水疱或血疱,进而导致创伤溃烂。

  由于身上皮肤溃烂,周密的爸爸每天都要给他进行2次包扎,每次2个小时以上。吴子熙说,“我拍2个小时都会觉得很累,而对他们来说这就是10多年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周密和父亲的心态让吴子熙感触最深,“你听不到他们太多抱怨,周密虽然小但很懂事,如果不看画面光听他们的聊天,你想不到这是一个患病的家庭,还是一种可能永远无法治愈的疾病。”

  摄影展的现场志愿者袁庭岚,是一名保险业的普通员工,她每个周末早9点到晚10点在这里进行义务服务。谈到这段志愿经历,她说,“我们是健康的人,可以正常生活,应该感到幸运和幸福,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强、不努力热爱生活。”

  本在商场购物的陈波,称自己无意走进了这个展区,“很震撼”。他说,印象最深的是PKU患儿王瀚林的摄影作品。PKU是苯丙酮尿症的简称,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16500,是一种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患者不能喝母亲的奶,不能尝酸甜苦辣,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否则将变为智残、脑瘫,甚至死亡。

  “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孩子一辈子不能吃蛋白质,这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啊!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更罕见的病,我们都该去关注。”陈波说。

  12岁的陈雨萱刚在附近上完辅导班,在妈妈的陪同下参观展览。她说,看到很多患者比自己还小,家人对他们始终不离不弃的照顾,“觉得爸爸妈妈们很不容易”。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主任黄如方,是一名“瓷娃娃”,已成年的他身高只有1米。“瓷娃娃”是对成骨不全症(OI)患者的代称,发病率约为1/10000~1/15000,表现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经常容易骨折。

  黄如方今天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罕见病患者已达上千万,大多家庭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人们往往习惯去了解疾病本身,却常忽略疾痛背后的故事和人们,对于罕见病患者家庭来说,疾病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变,才是我们真正无法面对的。”

  黄如方表示,很多罕见病的病友会面临歧视和排斥,家庭成员也被视为不吉利或者感到羞耻,本次展览是希望通过镜头向人们展示更加饱满的个体,让社会了解我们,理解我们。

  黄如方说:“说我们乐观也好,坚强也罢,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和你们是一样的,只不过比大多数人先遇到了疾病。”

  本次展览在北京凯德晶品购物中心举行,展出时间为2月28日至3月10日。这是继去年12月在上海举办首展后,在国内第二次与大众见面。摄影展还将赴广州、成都、西安巡回举行。(完)

  • 相关阅读
  • 21道题测测你身边老人患老年痴呆症风险有多高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纳逊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测试老年痴呆症的新方法。据这份调查问卷的发明者迈克尔·马里克-艾哈迈迪介绍,它预测的准确性接近90%,但必须由专业医生做出最后的确诊。...

    时间:03-03
  • 爱耳从娃娃抓起 孩子抓耳挠腮当心急性中耳炎

    谈到儿童急性中耳炎,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喉科研究中心的李厚恩副主任医师解释说,儿童急性中耳炎是冬、春季儿童的多发病,多见于1-6岁的儿童。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甚至脓性分泌物渗出,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难忍。...

    时间:03-03
  • 一劳累就听不清?小心“低频听力下降”!

    “‘低频听力下降’以前被列入突发性耳聋的一种形式,但近几年业界将其单列为一种耳病,认为需要得到公众的重视。由于“低频听力下降”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发病时容易被病人忽视,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

    时间:03-03
  • 耳病不早治警惕7种聋:听神经瘤 中耳癌

    专家提醒,大部分耳病是可以治愈的,但人们不善早发现、早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或疗效不佳  小伙耳朵流脓6年,居然只是吃吃消炎药,结果造成中耳炎并发脑脓肿,差点丧命;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如发现小儿有听力下降的迹象,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影响小儿的听觉及语言发育。...

    时间:03-03
  • 低频耳聋悄然侵袭白领 听不见男人说话声音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记者了解到,现在一种新的“劳累病”——“低频耳聋”在工作忙碌、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中上升很快。根据病变部位,耳聋分“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等,而“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以低频损失为主型。...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