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工作组发现了印章、壶瓶等水晶制品约20件,其中一枚印章刻有满汉对照的“太上皇帝之宝”,一枚刻有“十全老人之宝”的印文,该位负责人推测说,该批水晶制品形体较大,数量较多,且成对出现,没有散失,应该是一次性从宫中流失,属于圆明园的可能性较大。
大都会博物馆书画馆展出的赵孟俯\《三世人马图》,其上盖有“乾隆御鉴之宝”、“石渠宝笈”“嘉庆御鉴”等印章,该位负责人表示,其是否曾为圆明园所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话
圆明园将以三维动画“还原”
建筑专家郭黛姮称圆明园是遗址公园,不可能复建
昨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郭黛姮表示,赴美寻宝找到的老照片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复建”一个“数字圆明园”。
新京报:“美国行”找到的老照片对圆明园究竟具有哪些价值?
郭黛姮:圆明园是中国引入国外建筑风格最早的例子。但是,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画平面设计图,很少画立体图。国内保存的圆明园设计图有2000多张,可都是平面设计图,难以复原建筑的比例关系。有了这些老照片,就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新京报: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老照片足够多,就可以复建圆明园?
郭黛姮:圆明园不可能复建。如果复建,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未必能再现出原貌。毁坏的建筑不再复建,这是国际大的潮流。而且,国家也已经定性,圆明园是遗址公园。
现在我们想做的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三维动画,再现圆明园。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已着手做这件事情。这些老照片,就是最好的参照物。
新京报:三维动画技术画“数字圆明园”,进展如何?预计何时完工?
郭黛姮: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我们准备推出几组三维动画作品,主要是“正大光明”景区、九州景区。只要有资料,三维动画可以细致到室内装修、室内摆设,九州景区皇帝看戏的戏台,就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每一个景区到底是什么样子,圆明园研究期待考古挖掘,剖析建筑结构,这样能更好地认识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