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我国首次全面整理丝绸之路南道非汉语文献

我国首次全面整理丝绸之路南道非汉语文献

2012-10-30 12:02:54

  一份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约公元5世纪前的梵文文书残片近日被破译,意味着古老于阗保存着更为古老的佛教经文形式。

  “这仅仅是开始。今后将会有更多古代西域出土的佉卢文、梵文、古于阗文,以及其他西域胡语文献被陆续破译,一部更为深刻且生动的西域历史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段晴是目前国内在研究古典梵语、中古伊朗语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她在近日启动的“新疆丝路南道所遗存非汉语文书释读与研究”开题会上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对丝路南道的古代西域非汉语语言文献进行全面整理。”

  据悉,“新疆丝路南道所遗存非汉语文书释读与研究”已经被确立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田地区文物局共同承担,下设三个子课题,即楼兰-鄯善古国考古发现的佉卢文文书的释读研究,新出土于阗佛国于阗文等文献综合研究,新出土于阗佛国梵文佛教文献及其他西域胡语佛教文献的综合研究等。

  段晴介绍说,课题完成后,将形成《新疆博物馆馆藏西域胡语文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佉卢文文物、于阗语文物》《和田博物馆西域胡语文物》《新出丝路南道梵文、于阗语佛经残片》等成果。

  破译梵文文书残片的北京大学博士生萨尔吉表示,残片是古于阗梵语《宝星陀罗尼经》,其年代应该不早于公元5世纪,《宝星陀罗尼经》是大乘经典中的“大集部类”,是大乘佛教密教的代表,它的发现再次证明古代于阗应是大乘佛教的中心。

  新疆丝路南道遗存十分丰富,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坦因、鞠瑞超等西方探险家先后从丝绸之路南道盗挖走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蕴藏着大量西域历史信息的各种语言的文献资料,西方学者也因此取得不少学术成果。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丝绸之路南道又有不少新发现,其中仅于阗语、佉卢文文书就已经远远超过国外私人及国家馆藏,尤其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楼兰、尼雅、米兰、策勒达玛沟等地又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代各语言的文献文物等,亟需古代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的释读与研究,它将对丝绸之路南道历史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西藏古格城堡遗址洞窟惊现珍贵古藏文历史文献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藏学家巴桑旺堆日前向记者透露,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一座古格城堡遗址的废弃洞窟中惊现珍贵的古藏文历史文献残卷,经专家鉴定,此文书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

    时间:08-15
  • 杭州举办西湖专题丹青文献展

    7月6日,为庆祝西湖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周年而举办“乾隆笔下的西湖”丹青文献展在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开展。...

    时间:07-09
  • 我国将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丝绸之路申遗

      我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已经启动。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出通知,根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草签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中、哈、吉三国将于2013年2月1日前联合提交...

    时间:04-17
  • 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陕西省图书馆协办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5月16日在西安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红章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负责人及文献保护专...

    时间:05-17
  • 碑刻文献与商洛移民史

      利用碑刻文献考史,始自北宋。清末民初,其风大炽,以致学者不知金石,则不得跻身于通人之列。但此时金石多合称之,碑刻文献研究尚未独立成学。  考古学进入中国之后,金文铜器研究并入古文字学,碑刻之学渐衰...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