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人类文明的咸滋味 合理食盐成为人类必修课

人类文明的咸滋味 合理食盐成为人类必修课

2013-04-23 16:15:34

来源: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盐曾经是那样的不可或缺,它与土壤、空气、水、火一起,构成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并直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没有盐的发现,人类的文明史也许会大打折扣。

  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百万年计的旧石器时代。维系生存繁衍的生活方式,是采集与狩猎,远古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而被喻为“绿色革命”的农耕时代似乎是突然到来的,人类开始种植各种谷物,食谱完成了由肉食为主到以粮食为主的根本转变。石器也制作得光滑精美起来,发明了衣服,烧出了美观实用的陶器,住进了人工建筑之中。但从漫长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飞跃,这巨大的动力是什么?是盐。盐随着人类的需求被发现了,它很快走入人类的历史,滋润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

  人饿了会找东西吃,渴了会找水喝,但人是怎样学会吃盐呢?一种共识是,人是从动物那里学会吃盐的。有研究者注意到,研究北美洲几乎任何地方的一份交通图,都会关注到各地道路那古怪的线型,事先没有进行任何设计。这些道路只是经过扩展的小路和羊肠小道,我们也许不会想到,它们起初是动物寻找盐留下的踪迹。动物寻找卤水泉以获得它们体内所需要的盐,咸味的水、岩盐以及任何能够获得的自然盐,都是动物寻找并舔食的对象。食肉动物可以由其他动物获取盐,食草动物由草料获取。人类寻找盐的最初方式便是跟随动物的脚印,在动物舔食之处的尽头,因为有充足的盐,所以成为古代人类定居的适宜之地,古老的村庄往往就建立在附近。

  有研究人员在非洲热带雨林的树干上,分别放置了浸有“盐、糖、水”的棉花团,发现大多数蚂蚁都聚集在浸有盐分的棉团上。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亚洲南部地区有某些蛾子,在午夜动物们睡着的时候,会吸取水牛、鹿、马、猪或大象等哺乳动物的眼泪,以获取其中的盐分。

  记得曾经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游览,亲身体验了从前矿工们下井时乘坐的木滑梯。事实上,哈莱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之一,早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就知道直接开采盐矿获取需要的盐。考古学家在各个地区的各个文明阶段都发现了人类制作盐的证据,它几乎是各个民族本能的智慧。世界上最早注意到制盐遗址的是欧洲人。17世纪到18世纪时法国就对洛林地区的盐业生产进行了有意识的保护。1870年代,英国人也注意到艾塞克斯沿海地区大片隆起的烧土堆积,发掘证实是铁器时代一处海盐制造场。煮盐是欧洲史前时期最普遍的一种技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证据可上溯到公元前6000年前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

  中国对于盐的开采制作也是世界文明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章。比如海盐的制盐法有三种,中国制盐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盐民先将海边土地犁松,形成犁沟,利用潮汐将海水灌入沟内,经日晒蒸发,将沟内的浓盐水收集起来蒸发制盐。穆斯林制盐法也广为流传,他们在中午阳光最毒时将海水不断泼到海滩上,等待水分蒸发后将沙子收集到篮子内,再不断用海水淋滤后获取浓盐水,放入铁锅煮。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种,米沙鄢制盐法。干旱季节,人们在海边收集冲刷来的圆木或者树干,将其劈成小块儿在海水中浸泡,等其浸透盐水后再晒干。然后焚烧成灰,再收集灰烬,用淋滤法获取盐水,放入陶罐或其他容器慢火煎煮。

  在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的巴鲁亚部落,其食物主要是块茎作物,这种饮食结构极易使人罹患钠缺乏症。当地人因此种植一种盐草。通过焚烧其茎秆枝叶,然后从其灰烬中获取盐粒,并制成盐棒进行流通。我国的云南、四川和西藏,历史上也曾使用盐作为货币。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盐也曾经作为薪饷发给士兵。

  • 相关阅读
  • 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年 自身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年的感悟(望海楼)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这是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一些主持正义的...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