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景点介绍

张峪沟

2011-08-20 09:42:47 来源:

  本网讯(抡宰窭)商州古城,四山环抱,名胜古迹不少,素有八景十观之风雅,古刹文庙式的古迹,罹难“破四旧”的扫帚,大都已经了无踪迹了,而造化赐给我们的诸多丽山秀水却是永存的。

  今年盛夏,我足履了秀丽、幽静、凉爽的张峪沟。它名不见经传,《商志》并无记载,位在州城东南隅、距城区三四里许的三贤、刘湾交界处。

  顾名思义,峪就是狭长的山谷。此峪是南北走向,背依楚山(俗名流岭),东西两个支脉鹳山和鹞山逶迤地向北伸张而去,直至丹江沿岸。峪是一个葫芦口,入峪之初,反显宽阔,宽度约三五百米,田亩井然,稼禾葱绿。然后愈深入愈窄狭,峪深可达十里许。峪中有一条水泥路,沿西山座而筑。水泥路的坡度不大,我们的车长驱而入,停在“4公里”路牌处。其上端是人力车走的石子小路,还有一二里才能到达沟顶。山并非直脉,其势蜿蜒,多有山迴路转之态,层层叠叠,一眼不可透视。

  有峪必有水。峪中有一小流,从沟顶缓缓流下,潺潺汩汩,自由自在。平日的流量即使上游也足可浣衣饮牛,若遇大雨,据说下游可有齐腰之水。当日,峪水无波,清可见底,有游鱼虾蟹之乐,有浣衣女郎之戏,还有三三两两的垂钓者。溪中也有几处一米许落差的微型瀑布,水净如练。峪顶之水,甘甜可口,远非超市的矿泉水可比。水上有各式各样的民间建筑式的小桥,石桥、木桥、拱桥、独木桥,不一而足,饶具“小桥流水”的风姿。谷水流出峪口,汇入丹江,扬长东去。

  这里的雅致和情趣,耳目所接,当然首推秀丽的真山真水。看着那顺峪谷延伸、流淌的十里青山、十里绿水,这万古长存、千年不易的自然造化,你会不由自主地进入“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品味之中。东西二山山梁不低,有几百米之高,山上树木的密度也极大,几乎没有秃露之处,人的视线穿不过三尺。沟的顶端,更是蓊蓊郁郁的准原始森林,碧翠如染,一眼望不到边际。秀丽而外,便是超俗的幽深静谧,当你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到了谷顶之时,就会油然而生出曲径通幽、超然世外之感,异乎寻常的幽静使你有点惊讶。由于人烟稀少,十里之峪仅分散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听不见鸡鸣狗吠,听不见吵杂的人声,只有隐隐的淙淙流水声和时而传来的千回百转的清脆的鸟鸣声。时逢盛夏,蝉的鸣叫当然是不绝于耳的,但蝉声却更增加了幽静感,正如王籍所描绘的那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得有点出奇,有点寂寞,甚至有点虚无,俨然一派道家修炼之地,又像是高士遁迹之处,然而这正是它的妙处之所在。这里的气温比起城区至少要低2度上下,我们来时穿的短袖,一出车外,就感到有点凉意。炎夏时分,来此地避暑,是绝好的选择了。

  除了自然风光而外,这里也不乏现时代的人文风情。两车可以交会的水泥路自然属时兴的。民居傍路而建,大都是两层楼房,虽然不像城区那样鳞次栉比,但却随山参差,错落有致,不少人家还是楼房和庭院式的结合,令人慕之不及。这里民风淳朴,我问:“你们都是本地人吗?”老人回答说:“原来在南山上,庄稼被野猪糟蹋得年年没有收成,种与不种一样。政府叫搬下来,一队人就都搬下来了。修房政府有补贴,也享享住楼房的福气。”有的人家农商兼顾,门上悬着“农家乐”的招牌。

  说起黍蔬之乐,这里的“农家乐”可不少,有的还颇有规模。在沟的上端“4公里”界牌处,有几家竟摆有成十张桌子,还有停车场,当日即有五六桌进餐者。在进沟三四里处,更有独具慧眼的企业家修成的几座亚城市式的“农家乐”建筑,名曰“三贤紫荆缘”,三四层楼房,可膳可宿,也可享棋牌之乐。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口传的“三贤”故事:弟兄三人分家,最后唯剩一株紫荆树,欲断三截而分之,树即枯死;三人有感于人不如树,弟兄和好,不再分家,树应声复荣。蹊跷的是,这个故事恰与南朝吴均的笔记小说《续齐谐记》所记内容相同,不同者,吴均所记地在京兆,人是田真三弟兄。究竟是附会,还是对地方潜文化的挖掘,令人在疑惑中伴有愉悦之情,如果我们三贤这个地方古时确有此事,那么它的文化底蕴就很重很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