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对于骑行者来说,最宝贵的品质莫过于执着、坚持,只要是计划好的,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会一一克服。今年7月,杨春原本与队友定好去青海湖,但因家中有事耽搁,未能按时与队友一同前往,处理完家中事务已到8月,杨春毅然决然地独自一人骑着单车踏上了去青海湖的旅程。
“单独一人骑行,其实也有不少好处,比如时间可以自由确定,随停随行,自由拍摄,不用考虑同伴的速度快慢;吃住奢俭自由,想简单吃住也可,想豪华一下也行;而且一人独行,有更多的空间用来思考、用来体验、用来畅想。”杨春笑谈道。
当然,一人骑行,没有同伴照应,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按照杨春选择的路线,一路上要翻越达坂山、景阳岭、大冬树垭山口、海塔尔山口等多座3700米以上的山峰。在翻越第一座山峰达坂山时,到3500米以上,他高反开始严重,骑车呼吸困难,刚开始骑500米休息一下,让呼吸平顺,后来快到山顶时,只能骑行100米,就要停下来调整呼吸,好在他身体素质好,到了最后一座3869米的海塔尔山时,已经能完全适应高海拔了,不再有呼吸困难的现象。
每次骑行,杨春都会做好预算,此次青海行,他的预算是2000元。“青海吃饭很贵,一份回锅肉,最便宜38元,香辣排骨68元,手抓羊肉最贵的要90元一斤,米饭是一小碗2元,不像四川,2元随便吃。”饭菜价格高,住宿也不便宜。虽然旺盛的旅游市场让祁连县城的宾馆遍地开花,但价格却令人咋舌。“镇上一间普通间也要240元,大大超出我的预算,我只好到村上找了一家便宜点的农家小院住下,不过那家的主人特别好,第二天清晨出发时,女主人给了我一个塑料袋子,里面装了两个月饼,四五个油果子,让我路上吃。”杨春感激地说,幸亏有了这些东西,随后一天的骑行中,几乎看不到有卖饭的地方,中午一壶白开水就着这些吃食填饱了肚子。
独自用了6天的时间环行祁连山,在环青海湖的第二天,杨春遇到了来自咸阳的小陈,两人的路线一致,于是便结伴而行,杨春一个人的旅行就此结束。
“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现实
有一本书中曾这样写到:“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唯美的言语如今备受青年男女推崇,然而在杨春看来,这句话并不现实:“如果你在旅行前不做好充分准备,旅途中必定要吃苦头。”
杨春最近一次的旅程是从今年8月30日开始,为期10天的川西小环线骑行。八九月份原本是川西行的最佳时节,然而今年的这个月份雨水却特别多,“如果出行前不查好天气预报,不带好防水保鲜膜、防水罩、雨披等,就要受大罪了。”杨春说,骑行中,几乎天天都有雨,在八美镇,他们遇到了4个成都学生,三男一女,由于没有做好防雨措施,前几天的大雨把包里的衣服全都淋湿了,他们在八美已经休息了一天,可没电没水,也没太阳,湿衣服干不了,见他们一行要走,几个学生不知道后面路况如何,也只好穿着湿衣服跟着他们走。
“出门旅行,尤其像我们骑行的,各种东西都要准备好,比如手电筒,不要觉得累赘,关键时刻你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杨春告诉记者,在川西途中,一次要经过隧道,可隧道里没灯,黑乎乎的,洞口流着水,里面路面坑坑洼洼,洞长一公里左右,幸亏他带着手电筒。可在漆黑的洞里,强光手电照出的光也很弱,但就凭着微弱的光,他和队友才能小心翼翼地骑出隧道。
对于骑行者来说,每次出门,除了仔细研读攻略,带好必备物品,健康的体质也特别重要。“川西行最艰难的路途就是翻越巴郎山,海拔从900米一直上升到4485米,海拔一高,人就会出现高反症状,我一个朋友上次去拉萨,因为之前没把体质锻炼好,到3700米时就开始高反,去医院吸了几次氧,还是适应不了,只好中途返回去了。”杨春介绍道,在高原上,感冒药很重要,一旦感冒,如果两天好不了,就有可能形成肺水肿,由于缺氧,晚上会经常睡不着,如果随身带有克感敏,喝上一包,既能预防感冒,也能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