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走进报社

商洛日报报重大主题报道唱响商洛好声音

2016-01-19 09:07:06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刘少鸿

本报重大主题报道组在商州区牧护关采访

本报重大主题报道组在商州区牧护关采访

  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集中、连续宣传和深入细致地阐释、解读,是地市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作为商洛市委机关报的《商洛日报》抓住重点,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先后策划实施了商於古道探秘、寻找抗战老兵、核桃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商洛道德模范、商洛好少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活动,通过大篇幅、成阵势的系列报道,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确保采访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一般性的新闻采访,大多数时候是以记者的个体劳动为主的。但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特别是涉及面广、成系列、大幅度报道活动中,个体行动的局限性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因此,商洛日报在策划组织大型主题宣传和系列报道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组织好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要根据目标、计划来调配好执行人员,确定其在这个团队中的定位与权限,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来协同工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利于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商洛日报的采编力量,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从事采编工作的主要人员中,新闻专业毕业的科班生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新进报社的年轻记者,有活力,有热情,但生活阅力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所以,在采访活动中,本报就十分注意根据主题采访内容,分析各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调配力量,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采访团队,以确保采访任务目标的圆满实现。
  2013年9月,在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商於古道开发正式被纳入全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排第2位。这一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将填补陕西先秦时期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的空缺。对于商洛而言,商於古道的历史和商洛的文明史、建设史有着密切关系,在商洛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商於古道开发被列入全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商洛市的开发规划、各项措施也相继展开。本报敏感地抓住这一时机,快速反应,于2014年初开始策划实施大型主题报道“商於古道探秘”。
  商於古道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内容涵盖古今,涉及到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许多内容,采访难度很大。为保证采访报道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本报在策划采访活动之初,就分析研究了记者素质能力与专业特长,调配组织了一个优势互补、以老带新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笔者以前曾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研究工作,对于商洛的历史文化及文史界的人脉关系十分熟悉。团队由一位富有采访编辑经验资深编辑和两名工作热情高、感悟力强、文字功底深厚、表达力强的年轻记者组成。在后来的实际采访工作开展中,团队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合力,所以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从韩愈入商洛面对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牧护关始,到曾为楚国都城的析川盛湾的商於城堡,排列出12个重要节点,作为采访重点,以点带面,完成整个采访报道。由于采访深入,有些新内容也成为商於古道研究的新成果。报纸特辟专栏,每次拿出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们行动迅速,早出成果,所以在商於古道的研究与宣传上占得先机。在随后兴起的商於古道研究和宣传热潮中,许多杂志、丛书及文章都全部收编或重点引用本报的采访报道成果。该系列报道也在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