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市场行情有涨有落
古籍市场这几年行情如何?彭震尧告诉记者,这几年拍卖市场行情普遍都在回落,古籍行情比整个行情平均行情要好一些。比如2011年古籍拍卖额为7000多万,2012年是5000多万,下跌了一点,也算一种理性回归。不过,市场上珍本、善本价格还在上涨,价格很高。
过去宋版佛经价格不高,但今年春拍西泠印社宋版佛经拍到400多万。随之带动许多宋版经书升值,比如宋版《资福藏》最早是1万元一册,后来涨到了10万元,今年的行情是20万元一册。一些宫廷书,如明内署本、清五年殿本,现在的价位依然很高。目前价格下降比较多的是明嘉靖的白棉纸,这是因为白棉纸前几年涨势太猛了,现在的价格是一次理性回归。
80后、90后藏书人涌现
以藏养藏自古就有,是一个藏书好的渠道。不过和其他艺术品不同,书籍回流非常慢,这也说明藏书人对书具有一定感情。
彭震尧认为,和字画、瓷器其他艺术品相比,书籍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从经济上看,增值空间还是有的。另外,要有自己的收藏空间,并注意保存。新入行的藏书者最好有一个自己的方向。另外也要通过学习,了解一定古书的知识。虽然古书中赝品较少,但从这几年送拍的鉴定过程中,还是发现过赝品。这些都要藏书人通过不断学习来练就火眼金睛。
“以前人们认为藏书家年龄都很大,不过从这几年看,80后、90后的藏书家也开始出现了。”彭震尧说,很高兴看到年轻人加入藏书人的行列,这说明中国藏书文化也能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
名词知道
古籍善本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
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
清末张之洞解释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现代的版本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则”,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我国古籍专家李致忠说:“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
善本收藏
收藏,并非一定要藏起来。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书,让纸张也“透一下气”。特别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纸张一般都是用竹纸或绵纸,并有石灰水打纸浆,造出来的纸吸水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同时,每年要“晒书”两次。天气干燥,吹西北风时,要打开柜子,让空气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来“晒”。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
还要增加书的“体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但不可放樟脑丸,因其会使纸张变得更脆、发黄,是对纸张的破坏。(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