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艺术市场周期规律
书画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也有自己的独特运行规律。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开创以艺术品拍卖会开办为标志,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从其初创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导致市场萧条,是第一个周期;第二个周期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起市场恐慌为止;第三个周期则从2009年春拍萌芽,到当年秋拍艺术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爆发,再到2011年秋拍出现调整行情为止。龙年新年,正值第三个周期后的第一个新年,有一个以周期性的眼光瞻前顾后的机会,正好是对前一轮繁荣周期反思回顾的好时机。
面对调整寒流中开始的2012年,赵旭认为,和2009年初的市场形势很相像,但现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迅速扩大,即使遇到调整也不会有当年市场崩盘的感觉。北京匡时(微博)董事长董国强(微博)也认为,中国艺术市场尤其是书画市场预计在2012年与2013年两年里会有一个盘整期。但交易额萎缩的幅度会大些,而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由于卖家惜售,2012年成交额也许会缩小20%-30%,过亿拍品也会减少。
金融投机让位于艺术价值
在文交所艺术品基金炒作的泡沫破灭之后,竭泽而渔的短期炒作已经让书画市场很受伤。相对于前两年的买方市场仅仅关注于拍品买的多少钱和卖了多少钱的状况,如今的市场已由关注书画作品的纯粹商业价值过渡到更看重书画的收藏价值。
1.长期的升值潜力
艺术品作为另类资产,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艺术品投资的利润丰厚。公众如今越来越关注艺术品的财富价值和投资性,一个没有没有艺术消费的市场就不会有投资,而一个全民投资的艺术品市场也是很不正常的,会造成暴涨暴跌的泡沫化经济。北京华辰拍卖(微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微博)表示,艺术品适合投资,而不适合投机,艺术品适合长线投资,合理的周期起码应达3-5年。
虽然书画市场今年蓬勃发展,但并非所有的艺术品都能赚钱,艺术品属于特殊商品,其价值组成很复杂,只有懂得艺术品价值的构成,才能成为好的投资者。投资书画市场,更要关注长期的升值潜力而非买的价格有多高,市场不能靠短期炒作,更应看重长期的升值潜力。投资者更应该注意发现市场的具有投资价值的画家和作品。重点关注一些书画艺术成就很高,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地位的艺术家。
一件作品升值潜力如何还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艺术家的名望,比如齐白石、张大千这些人无论是大的作品还是小的册页手札,价格都会很贵,这是他的名望、社会地位、艺术成就所决定的。其次是作品的样式,尺幅越大越值钱,比如前面说的齐白石的四亿作品就是其画作中少有的大作。又如十几年前傅抱石有个手卷叫丽人行,卖了1078万元,成为那一年艺术品市场的焦点话题,形式和尺幅很大程度决定了绘画的价值。最后作品的价值体现还要考虑其作品的存世量,如傅抱石、李可染作品,上涨的速度很快,其中跟他们作品的数量较少有关系,数量太多,相对市场的拉动会有一定困难。
2.内在的艺术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书画市场蓬勃发展,艺术品兼具有观赏性和投资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精神消费的一种书画艺术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艺术品不仅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更是一种精神投资。艺术品市场专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教授龚继遂说,当人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是不可能享受到艺术品消费的乐趣,只有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才有这种消费欲望。字画可以欣赏,在被消费的同时还可以增值,这一点不同于股票、房产等纯经济属性投资品种。收藏群体的扩大,和收藏群体欣赏品味的提高,使藏家越来越看重书画的内在价值,更看重字画本身的魅力。中国绘画形式本身跟中国文学、中国哲学有一种相同,这种艺术形态很大一部分是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否则也流传不了这么多年,绘画中一些理论,比如看山不是山,天神合一等绘画理论,跟国人的审美趣味比较吻合。由于中国一直有收藏字画的传统,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更刺激了书画的收藏热,这都是今天艺术品市场繁荣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