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玲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藏家的影响力和他们对欧洲古董商和艺术机构的巨大吸引力。“‘中国之夜’招待会我们本来是允许所有参展商都报名参加的,但是最后由于报名的参展商过多,我们不得不限制只有经营中国古玩或珠宝类的参展商才能进入。”她说,“再比如,由于今年GRAFF向中国藏家成功售出一件重要珠宝,所以其他很多珠宝商都开始积极主动地跟我谈明年的合作了。”
孔达达表示,此次中国藏家团还是以个人收藏家为主,大概占到七成以上,他们中大部分是成功的企业家和金融行业的成功人士。当然,也有收藏投资机构的买手和古董商,如国内艺术基金的主持者、文化艺术品交易公司的董事等。
国内外价差催生海外淘宝热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002年之前,中国的古董和艺术品都是寻求外销,因为国外买家多、价格高;而最近十年,情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藏家和艺术品商人到“价格实惠量又足”的海外去寻宝,并形成了一股回流大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的各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和拍卖会上都挤满了“中国面孔”就不难理解了。
“艺术品往往是追逐的人越多,价格越高。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对文物艺术品的审美、品位有所不同,差价就会存在,很多时候还不小。”出身于古董世家的王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如,清三代的瓷器在中国北方就要比在南方受欢迎,当然价格也要高一些;而在国内又要比在国外受追捧,老外更喜欢青花。”
海内外艺术品的“价差”逐渐形成。“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如果有中国艺术品拍卖,即使再冷门的拍卖会,都会坐满了中国人,而且以大陆的居多,这在五年前几乎不可想象。”王女士说。
王女士提醒那些现在才准备出发的藏家们,“海外淘宝”大军已经很庞大了,所以“捡漏儿”已经越来越难,好东西还有,但价格也很高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假古董的出口量也相当可观了。
不过,孔达达认为,像TEFAF这样有悠久历史,也非常成熟规范的艺博会,还是可以信赖的。“大家到了TEFAF都感觉到,它的组织非常严密,对参展商的考察非常严格,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出售假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藏家们的兴趣一下子上去了。”他说。
孔达达还透露,明年可能会组织更大规模的藏家团,因为TEFAF已经表达了强烈的愿望。此外,其他一些国际性的顶级艺术活动也在积极表示友好。
“毕竟,现在欧洲市场相对来讲比较低迷,而中国却发展迅速,中国藏家的实力日益强劲,又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说,“不过,大部分人中国藏家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艺术修养的提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眼光不俗、见解不凡,对艺术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不会被他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