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妙手修复
购回的《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装在一个白松木木箱里,木箱上刻著书名,而且还有天皇御医藏品的标志“崇兰馆”。
“此书为崇兰馆收藏日式装帧形式的原托裱工古籍,面封为日本皮纸。此套书大致保存完好,品相上乘,但散见虫蛀和局部残损,令人颇感惋惜。”于华刚说,为了使这部珍贵古籍得到有效保护,中国书店决定由中国书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技师汪学军、刘秋菊两位师傅修复该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书店自1952年成立以来,汇集了民国以来北京诸多私营古旧书店里最为擅长古籍装订、修补技艺的老师傅,并由这些老技师口传心授,培养了中国书店一代代古籍装帧修补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书店所拥有的古书装订修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被视为古旧书的‘续命汤’,救了数十万部残破污损的古籍图书。在‘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展’上,一些珍贵古籍都是经过妙手才得以回春。”于华刚说。
图书修复过程中,两位非遗传承人,首先除尘杀菌,小心清理;后用旧存的明清老纸,补洞溜口,将书皮更换成旧藏的乾隆内府瓷青书皮;再经订皮上线,历经半年的时间、几十道工序,两位师傅成功修复该书,并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最高水平,全书修复为具有中国传统古籍特色的线装书。傅熹年亲自为《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题写题记和题签。
“中国书店六十年所抢救、搜求的古籍善本,可谓是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历史宝藏。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或提供给国家公共图书馆珍藏,或供应各大专院校、学术研究机构为学术教学提供珍稀的文献资料。”于华刚如是说。
让元“本草”孤本“不孤”
古籍的宝贵之处不仅仅是在展馆中展出,更重要的是为后人研究前人提供丰富信息的文本。
记者在“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展”上了解到,在此次展览中展示的百种珍贵古籍中,迄今为止已有18种进行了原貌影印出版。于华刚说,中国书店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抢救、保护国家的珍贵古籍和古旧书回收、再发行,这个多年的传统一直保持至今。“《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有其版本学和文献价值。如果我们把这些书出版发行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书,对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播,这更为重要。”于华刚决定将这一珍贵孤本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使其独特的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得以延续。
于华刚的想法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一方面是对该书整理出版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书店店社一体的古籍保护模式的一种褒扬。”
《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一书经过非遗传承人妙手修复后,高清扫描,原大原样影印出版三百套,每一套书定价6800元。2012年10月28日面世。全书共两函十五册,脱下残破断线的“日式皮纸”外衣,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式精美装帧,以飨广大读者与专业研究者。
记者看到,影印出版的《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中国书店精心采用安徽手工加厚单宣纸,函套与封面选用特制仿清宫廷宋锦,与这一海内外孤本珍贵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高度契合。正所谓:“精工细作,以求此中华医药典籍流传有序,再传三五百年而香火不绝。”(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