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新的难题又摆在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筹备组的面前:原定的昆明飞虎队纪念馆馆址所在地——位于尚义街60号的一幢建筑因周边施工,出现了墙体开裂、地基下沉的情况。“经检测鉴定,该建筑已属危房,必须经过加固处理后方能使用。”班文表示,为了确保飞虎队纪念馆早日挂牌开馆,昆明市博物馆提出了将飞虎队纪念馆暂设在昆明市博物馆内的过渡方案。“等到原定馆址修复工作完成之后,飞虎队纪念馆将迁回原址。”
藏品 大量珍贵文物首度面世
日本在密苏里战舰上投降签名的纪念卡、中缅印航空工程师三等兵的军服、纪念中国空军飞虎队首战的邮票、陈纳德的签名照片、飞虎队的防毒面具、海军飞行员雷恩的胸前金色徽章、美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8”飞虎徽……
一排排展柜上如同“抗战长廊”般的陈列物让人仿佛又置身于71年前的战火纷飞之际,满眼都是那醒目的鲨鱼嘴图案。
据班文介绍,纪念馆将通过包括“‘飞虎’扬名”、“艰苦奋战”、“迎接胜利”、“驼峰空运”、“马特豪恩行动”、“共创辉煌”和“‘飞虎将军’陈纳德”等单元的“长空飞虎”专题陈列,以大量珍贵的图片、史料和数百件首度面世的珍贵实物,全面梳理和展示“飞虎队”的传奇历程。
“根据这些文物资料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几个类型:一是二战时的美军军服;二是形态各异的徽章和标志;三是反映二战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历史文件;四是反映二战历史的书刊杂志;五是代表二战时期军人身份的各种证件、身份牌等;六是包括军用地图、望远镜、飞行护眼镜、急救盒、饭盒、水壶、美军空军基地火柴盒等在内的反映二战历史的实物;第七类是反映二战历史的照片、信件等;第八类是包括由美国老兵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著作等反映二战历史的书籍;最后一类是反映二战老兵纪念活动的期刊、光碟、照片、纪念品、模型等。”
在这些展品中,有不少是难得一见甚至首度面世的珍贵文物。
“比如,在陈灿培先生捐赠的文物中有大量种类繁多、款式各异的美军二战军服。这些美军军服质地优良,做工精细,以毛料为主。此外,还有罕见的配备电路设备的保暖连体冬服也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一件军服上还绣有英文‘AVC’字样(American Volunteer Group),即飞虎队原称——中国空军美军志愿援华队的英文缩写。”
在形态各异的徽章和标志中,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求救血符显得格外引人注意。“求救血符又称‘血幅’,‘救命符’,一般缝制在部队配发的夹克里,这块布条大约有手帕大小,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并标有编号。”班文介绍,当时“飞虎队”的美国队员都配发了这种求生布条,一旦被迫跳伞落到地面,飞行员便可用它来与当地百姓沟通,请求救助。“求救血符还有一种形式是美军制作的印有美国国旗的求救血符,写有中缅印等多国文字,文字大意是‘我们是美国空军,来华助战打日本鬼子,请把我们送到有中国军队或者有美国人的地方’,这种血符大多用于二战中缅印战区,在二战中挽救了许多美国飞行员的生命。”
而在反映二战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历史文件中,与一位绰号为“鲶鱼”的飞虎队员雷恩相关的文件是最完整的。
这名来自美国内华达州的年轻人原是一名海军飞行员。当得知陈纳德招募援华志愿队队员后,雷恩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美国援华航空志愿队。1942年4月,雷恩正式投入到战斗中,在怒江峡谷战役中,雷恩和六名飞行员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前进,成为飞虎队中最年轻、最英勇的队员之一;1942年7月4日,援华志愿队解散,雷恩自愿留下参与培训美军第23战斗机大队(即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隶属美军第10航空队)的飞行员;1942年8月,雷恩开始驾驶着满载作战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机飞越有死亡航线之称的“驼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