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的同时,方宅作为客栈使用的各项功能也得到完善提升。”钱兆悦说,这可以避免维修后的二次装修对文物本体可能造成的损害,也节约了成本。
而“利用”必然会带来对建筑遗产的功能分区以及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在苏州市文物局提供的材料中,记者看到,方宅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分区。方宅原中路门厅因南临钮家巷,出入方便,用作客栈入口。门厅左右次间作为门房、会客场所。中路第二进大厅设为总服务台,由此可以较为方便地前往各个不同区域。中路第三进楼厅为商务中心,底层设商务间,二层为客栈办公室。中路第四进、东路及西二路均为客房区域,通过隔断等可逆装修方法组成51间客房,面积26平方米至70平方米不等。而客栈主要的水、电、通讯终端设备均集中于方宅东路第四进后小巷对面的两间平房,使方宅与设备间相对独立,同时封闭了东、西三路的原有入口,提高了客房的内聚性和安全性。
最富盛名的苏式民居旅店
在平江客栈开设之初,经济效益增幅较小。“传统居住文化体验的品牌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但客源量仍然较为狭窄。”平江客栈总经理梁毓豪介绍。
而随着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稳步推进,王敏刚当初入驻平江客栈时坚信的“其中蕴藏着潜在的商机”得到印证。2011年,平江历史街区获得国家4A级景区称号,“文化人气”持续高涨,平江历史街区不仅成为苏州古城文化旅游的热点,其创意产业更是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使这里成为休闲聚集地。平江客栈也在近几年迎来了住客高峰,国内外背包客,各类参观、考察、培训团体络绎不绝,“这里客房的江南民居样式,两间客房形成一个独立小院,每个房间又是别具一格的江南卧房,备受旅客的青睐。”平江客栈掌柜王艳说,平江客栈已经成为平江路最富盛名的苏式民居旅店。
建筑遗产商用在文保界一直备受争议。方宅的保护利用能够得到认可,是因为它作为遗产的价值属性没有改变。“它不是高端会所,背包客在这里也能消费,平江客栈向海内外游客、苏州市民提供了体验苏州传统民居生活的机会。同时,在不影响住店旅客休息的前提下,平江客栈也对游人和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参观,体现了文化遗产属于社会的理念,更易被社会公众接受。”尹占群说。
尹占群介绍,平江客栈在利用的同时,其作为文物的保护也没有放松。“文物部门和管理使用单位签订了保护管理责任书,对文物保护的要求提得比较明确。另外,产权单位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和平江客栈业主也签订了合同,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条款,比如平江客栈每年须拿出营业额的5%作为保护维修费用。”
应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
“对于文物建筑之外的大量历史建筑,特别是有人居住使用的民居建筑,采取简单保存、完全不动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修缮、适度改建利用,让其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是根本选择。
张松认为,苏州的名城保护和建筑遗产保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得力于立法政策到位、各级领导重视、专家积极参与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钮家巷方宅就是在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过程中的一个成功的修缮案例。”
同时,张松建议,首先,国内建筑遗产的保护实践,应当在保护技术方面做更加细致的探索。建筑遗产的保护、加固和修缮需要依靠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方法来支撑,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系统的研究建立保护、修复的科学步骤很有必要。其次,在实施保护修缮的过程中,评估、监理、监测各环节不可缺少,在修缮过程中详细的记录和中间管理也应当加强。而且,对旧建筑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评价与要求,不应该完全按照现代建筑的标准来考评,如同中医的疗效和科学性不可全盘依照西医的体系来评估、考量一样。再次,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的基本原则。最小干预的原则、可逆性原则、谨慎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原则也必须遵守。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落架大修要严格控制,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极端方式处理。过度商业化和过度装修使用等倾向需要警惕。最后,建筑遗产的利用方式应当多元化,应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维护历史建筑的文化特征和整体品质。(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