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阳,这个面积777平方公里的小县,因为从这儿发掘出中华第一笛——骨笛而蜚声海内外。近日,为建设贾湖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考古工作者进行第八次考古发掘,再次发现了8000年前的骨笛。
8000年前,贾湖人是怎样制成七音孔骨笛,吹出优美旋律的呢?8000年前,贾湖人又是怎样驯化家畜的呢?文字、美酒、稻米……贾湖文化,还有多少个“最早”等待我们的发现?11月2日上午,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市正式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国内的7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到舞阳县贾湖遗址参观考察。
◎ 贾湖文化神秘的辉煌
贾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遗址发现30年来,先后经历了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窖穴、陶窑、兽坑、墓葬、瓮棺葬等重要遗迹数以千计,出土陶、石、骨等各种质料的文物5500余件,及大量动植物遗骸。据炭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距今7500年至9000年,以贾湖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分布地域,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序列,目前已被称为“贾湖文化”。 贾湖遗址的发现更是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如今,贾湖文化的很多个“最早”也被专家一一印证。
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贾湖遗址共发掘出30余支骨笛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长度大约都在17.3-24.6cm,直径在0.9-1.72cm间,其制作材料系用鹤的尺骨制作而成,制作规范,形制固定。经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等音乐家对其中一支七孔笛测试,知其已具七声音阶,并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张居中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帕特里克·麦克戈温合作,通过对出土陶器上的附着物进行研究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目前,这一古配方已复制成功。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共发现十多例契刻符号,分别刻在甲、骨上,专家研究认为这些刻符的笔画与汉字的笔画一致,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并被认为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贾湖人盛行巫术崇拜。在他们的一些随葬品中,发现有装饰品、葬龟、杈形骨器的成组随葬品,表明贾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识,对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在贾湖遗址内,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对研究稻作农业起源以及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生产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世界上已公认狗的驯化家养始于贾湖。国内外专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猪的驯化圈养也始于同时期的贾湖。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马、羊及龟、鹤等动物,研究价值极大。这表明贾湖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相当丰富。
或许,贾湖文化中还有更多个“最早”,有待于考古专家们进一步验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认为,贾湖文化展示了淮河流域早期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它把裴李岗文化推后,使贾湖文化在新石器文化中占据鳌头。贾湖文化中的一系列信息,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诸多因素,为该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并带动了该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和延续。贾湖文化的发现,给中国的远古文明涂抹上了一层神奇莫测独特风采,使考古工作者为之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