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前中国人的数学知识究竟处在怎样的水平上?虽然骨笛的音孔最多的只有8个,但已可以看出,贾湖先民不但能够熟悉从1到10的差别,而且对于数的等分和不等分已能灵活运用。
“贾湖人又是如何实现石质饰物呢?”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邓聪分析认为,贾湖遗址出土的石质饰物穿孔技术也十分精湛,这些饰物一般体形硕大,之所以能制作得如此工整,其背后是否应用了轮轴机械的加工?其背后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有待于日后的观察和考量。
遗址公园要面向全世界
为建设贾湖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做准备,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第八次发掘该遗址,目前已发掘280平方米,清理房基、灰坑、兽坑、墓葬等贾湖文化遗迹数十处,出土石磨盘、磨棒、骨镖、骨锥、陶器等文物数百件,有一些遗迹和遗物还是首次发现。目前,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11月2日,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在《加强贾湖遗址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倡议书上》签下了名字。与会的国内外学者表示,这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广泛共识。为了进一步保护贾湖遗址,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下一步,要加大贾湖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要把贾湖文化保护管理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城乡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遗址保护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好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古文化,妥善解决遗址保护管理、开发利用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加大对贾湖文化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把贾湖文化保护开发纳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大示范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发掘、整合、研究、弘扬贾湖文化,加快研究成果的普及和转化利用。
据了解,目前,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贾湖遗址保护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贾湖遗址考古公园规划》业已完成上报。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表示,贾湖遗址的发掘,从一开始就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研究,请他们献言献策,希望贾湖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能成为国际考古人员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