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实现保值的奢侈品很少,奢侈品的保值、增值价值,一般是在某个投资区段上实现。”葛巾举例称,比如前几年,钻石每年都有不错的升值空间,都有百分之十几的增幅。但这两年,国际钻石走势一直往下,在2011年,一克拉的南非裸钻,颜色、净度、切工、重量,四个维度都符合条件的,在市场上售价是18万人民币,现在已经降到16万多了。
上述人士认为,像一些特别的奢侈品,比如限量版的,或被名人收藏过,或者是在某个市场大趋势调整下缺乏的,可以出现短幅的增长,
品质财富研究院院长周婷也认为,奢侈品古董级的、限量级的奢侈品值得投资、具有增值保值作用。“比如特别的材质、特别的款式、有特别的纪念意义的。”
“比较具有投资价值的往往都是古董表,这类表数量有限而且已经停止生产,因此在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中方首席代表欧阳坤称,其它新品,即便是限量款,也往往是厂家营销政策的产物,本身并不太具备投资价值。
名表收藏在奢侈品投资收藏中认知度最高。据介绍,在众多名表品牌中,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宝玑、卡地亚、爱彼及劳力士等品牌最受买家追捧。有数据显示,近两年现身著名拍卖行的品牌中,百达翡丽占50%,其他顶级品牌占30%,稀有的当代表款占10%,其他品牌占10%。中国嘉德名表珠宝部总经理黄铭辉、香港苏富比钟表部副董事及资深专家陈凯嘉曾向媒体表示,“天价往往出现在古董表或者特别经典的限量版之中,与常规的现代表款无关。”陈凯嘉说,“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及历史的表款才有升值的潜力与空间。”
专家建议
专业性高变现渠道窄
奢侈品投资风险大
奢侈品连年涨价,甚至一年两涨,在专家来看,不过是商家为了维持高端形象、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作用的营销手段。
“90%的奢侈品是消耗品。”品质财富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奢侈品牌一直强调它们每年都涨价,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保持品牌议价空间,保持最高的利润。“奢侈品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小到服装服饰,大到飞机游艇,包括珠宝腕表都在内,但总体来讲对于一些消耗型的奢侈品,它的保值和增值更多是一种噱头。”
葛巾认为,新品涨价和购买之后保值是两回事。她指出,比如劳力士每年都在涨价,爱玛仕的birkin包和香奈儿的包每年都在涨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二手市场上就能涨价,就算在二手市场上涨了,它也不能值回其原本包的价格。因为它的属性是一个消费品。大多数人都误会了一个东西,把奢侈品投资和购买奢侈品行为等同起来,这个是完全不同的。
国内奢侈品二手市场不成熟,使奢侈品投资渠道不畅通。“如果你手里有一块名表,那你要找多少的人,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卖掉它,目前国内实现变现的,要么是典当行,要么拍卖,渠道少,二手市场上不繁荣,你的投资就要大打折扣。”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奢侈品投资收藏尚在小环境中兴起,部分商品的增值是从“击鼓传花”中而来的,比如说我今年买了某瓶三千块的拉斐红酒,明年我五千块钱卖出去了,但这并不代表它有真正成熟的市场。
葛巾同时还指出,国内投资者很多都没有奢侈品维护保养的经验,也造成95%奢侈品都不能实现其投资属性。其举例称,名表要保值需要很好的维修、保养,“名表佩戴过,势必会出现损伤,这会会影响它的走时准确性,而95%投资名表的中国人并不懂得,名表要定期送回瑞士原厂进行维修或者保养。由于缺少维修保养,该名表要在二手市场上交易,它的保值率就会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