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翡翠,二者与“绿色”结缘,云南是“万绿之宗”,翡翠是“他乡之绿”。因为“绿”,它们结缘几百年,不离不弃。
可不离不弃中,还带着些许悲情色彩,因为缅甸政府一次次新规,让云南玉商们陷入一次次的被动,又一次次的重生之中。
每年倒掉的云南翡翠企业不在少数,但每年都有新企业加盟翡翠产业。
“爱你真的不容易。”翡翠市场充满了变数,最新消息显示,从今年6月起,缅甸矿业部关闭了帕敢等缅北地区大部分翡翠矿,这让云南翡翠商人们情何以堪?瑞丽翡翠原料市场影响巨大,也让云南玉商们陷入了种种猜测之中。业内更是判断,翡翠价格可能会再一步上涨。
近邻的区位优势不再,云南玉商将如何扭转被动局面?
缅甸关闭翡翠矿,对世界而言,也许是一种损失。对于云南,更有着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于世界,缅甸是闻名的翡翠矿石开采地,是全世界唯一的产有翡翠矿石的地带。然而,就在这个专属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翡翠让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成为了世界的宠儿。这个长约250公里,宽约60-7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地矿带,是否真的资源枯竭了呢?
从历史说起,翡翠矿的发现早于1871年,开采始于公元13世纪。那时候,世界便知道缅甸有着那种“水润透绿”的玉石,非常惹人喜爱。尤其是中国人,从明末清初便风行一时,人们将它作为饰物佩戴,表示吉祥与健康,美丽与时尚。
有了市场,便有了开发,总体来看,各国到缅甸进口毛料的国家,以中国为主,而中国,要数云南第一。
缅甸翡翠的出口,也正好可以划出一条清晰的运输路线来。但无论如何变化,经历了近300年的变化,云南却始终彰显出与缅甸矿产区为邻的区位优势来。进口原料,以云南腾冲为最早,而后经历了一些政策变化,瑞丽也成为了进口地。
20世纪以前,翡翠进口到云南腾冲、大理等地集结后,转运到中国内地。
但到了20世纪初,翡翠原料特别是高档色料,绝大部分经缅中、缅泰边境再转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到了1980年代,随着中缅边境贸易的逐步发展,翡翠原料大量流入云南境内,再到内地。
上个世纪50年代,翡翠毛料转移向泰国清迈,在清迈形成翡翠交易的主要市场,每年成交额几亿美元。
翡翠商业版图的变化,是世界翡翠产业大洗牌的结果,新的翡翠产业结构再一次凸显了中国云南的角色地位。而云南腾冲自古就是中国西南重要的陆路通商口岸,与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玉石的克钦邦一衣带水,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就经过腾冲直贯缅北进入南亚,成为最便捷的“翡翠通道”,腾冲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
缅甸媒体
因为地方武装冲突导致关闭缅甸政府为何关闭帕敢地区的翡翠矿?
帕敢是缅甸最主要的翡翠矿产地。此番缅甸矿业部宣布关闭缅北大部分缅甸矿,无疑对于长期经营翡翠产品的云南玉商而言,是一记闷雷。
国内玉石专家张位及说,缅甸北部帕敢地区翡翠矿床地质很好,帕敢地区的玉石矿是缅甸最主要的翡翠产地,缅甸出产的翡翠有接近一半产自帕敢。缅甸媒体报道中提到,关闭翡翠矿,与当地地方武装之间的冲突有关。
向缅甸官方询问此事,其所答比较含糊,甚至有“资源枯竭”的说法。
那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缅北帕敢地区的翡翠矿情况:
缅北翡翠矿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恩多湖北侧,即帕敢地区,这是缅北翡翠的主要矿区,一部分在恩多湖的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