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年,内地的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拍卖行也相继成交了不少重量级拍品,看似不温不火的市场其实暗潮涌动。
事实上, 青铜器市场一直没有放开,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决定的。据悉,每年零星出现在市场中的青铜器拍品,是严格依据国家《文物法》进行操作的,此法规定上拍文物必须是1949年前出土的,并有明确的流传著录。
受制于这一规定,青铜器除了少量在拍场成交,大量中低档青铜器都是私下交易。由于市场没有细分,文物出处不明,也助长了仿造青铜之风,出现了市场假货比真品多的现象。
记者走访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发现大量青铜器酒具、兵器等都在混杂地摊上出售,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在稍大一些的古玩店里,也可看见三五件所谓“鼎”“彝”“尊”等器具,商店老板称都可以“订做”。对此,藏家老霍告诉记者,一般的古玩市场已经很难再买到真的青铜器,自己早年收藏的青铜器大多是从民间或朋友圈里淘来的。
他告诉记者,市场中存世最大的都是战国、汉代以后的,明清时期的也非常多,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比陶瓷字画更易保存的青铜品,虽然存世量很大,但成交却少之又少。
面纱二
参与者众内行少
在收藏界有这样的说法,看一个藏家是不是资深,只需看他是否收藏青铜器。
这句话用于藏家老霍再合适不过了,他不但收藏高古陶器玉器,对高古铜器也情有独钟。20年来,他收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年代跨越商周至战国汉代。在这些器具中,他又最推崇商周时期的礼器与乐器,不同于瓷器越是明清的越值钱,青铜器以商周时期的为最好。
老霍向记者介绍,圈里比较成熟的玩家都有自己的体系,有人喜欢收各种器,器型非常全、非常美;有人喜欢按铭文收藏,青铜器贵重不在大,而在于铭文;也有人专收铜镜与铜像,这两种小众收藏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
由于我们国家对青铜器有严格的管控,青铜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很多藏家都是各玩各的,虽然玩的人多,但真正内行的人很少。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开始收藏一些兵器、杂器等小器型。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多,且价格昂贵,一是因为小铜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买到真器;二是价格大众化,上手容易,既可以把玩鉴赏,又能练眼力。 老霍建议收藏者, 如果喜欢青铜品,就在自己资金实力的最大范围内,寻找品相完好,具备独特性、稀缺性的藏品,绝不能犹豫,否则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而且,藏家们发现,高价成交的青铜精品一旦进入内地买家手里,就藏而不露了。在未来阶段, 青铜精品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涨幅,而精品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面纱三
青铜造假无处不在
青铜器收藏的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贸然步入收藏,就会“打眼”、“吃药”。收藏圈里的共识是,青铜器造假的类别之多、数量之巨、时代跨度之长,堪称全国造假第一。
青铜器造假早已发展成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许多仿古青铜器都来源于这里。据了解,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买家拿货也就5000元左右,但是他再转手,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青铜器造假的工艺很简单,一般是工艺造假、器型造假、锈色造假。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使用土陶范法铸造而成,现代仿造常用三种方法,即翻砂法、精铸法、失蜡法。不管哪种方法, 都会在青铜器产品上留下印记,如范线、壁厚, 还有垫片痕。器形作伪主要有:器物整体作伪、器物部分作伪,还有后刻花法、新胎贴老锈、伪造铭文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