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四海宾朋

陶宏的佛像艺术

2010-06-29 09:23:43

来源:来源: 美术报

1.jpg

  佛像绘画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范晔《后汉书》记载:“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后汉书》是可靠的历史资料,虽然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此书只是把汉明帝求法当作历史传说而非历史事件记录,但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另据《魏书?释老志》所记:“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这“画迹甚妙”的佛图,虽然不仅只是佛像,肯定也包含了佛像。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艺术也大为盛兴。今天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历史遗存的佛教壁画,仅敦煌莫高窟就有45000多平方米。据史料记载,中国人画佛像,最早为三国吴人曹不兴,此后从西晋卫协到唐代吴道子、王维等都善画佛像。佛教是外来宗教,佛像的绘制自然也应受外来艺术特别是印度艺术的影响,但至唐代,已基本是表达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中国绘画了。

  中国画从佛教中吸收了不少的思想和艺术的营养。《唐书?王维传》描述王维的画“山水平远,绝迹天机”,他的画和诗都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画家及至清代四僧,追求的绘画境界都与禅学崇尚的清静无为思想相关。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过程中,经过移植与融合,顺应与同化才发展起来。佛教史上很多高僧倡导儒、佛、道的融合,康僧会主张“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东晋南朝的名士把般若学和玄学相结合,就是把佛学和老庄相结合。唐宋都有不少高僧主张三教调和融合,宋代天台僧人智圆,自号“中庸子”,主张儒佛合一,三教同源,提出“以宗儒为本”、“修身以儒,治心以释”。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和融合,使之尽管与儒、道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最终也成为中国文人可以从中寻求精神寄托也可以借之表达思想情怀的载体。中国文人的佛图和佛像画当是如此。因这一题材的绘画与思想精神的紧密联系,作者绘制中的倾心倾情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可以看到佛像这一单一题材绘画的万千情态,都表达的是作者深入的感情体验的微妙变化。但因为“佛”像这一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约定俗成,如果画成万千形态,就不大可能被人们认同。所以,佛像绘画的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就成为画家追求的境界。

  • 相关阅读
  • 藏传佛像:密宗之魂 极具升值潜力

      从近几年国内外市场行情来看,佛教造像成交价一直呈上扬趋势,藏传佛教作为佛教中的重要一支,其造像极具升值潜力。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传入中国大约在东汉初年,此后,佛教经过...

    时间:05-10
  • 博大精深的鎏金铜佛像(下)

      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主尊,诸佛经典中并没有其形象的具体描述,真正个性化的特征是它的寿命极长,所以别名无量寿佛。但这个特征无法诉诸于视觉图像。佛教是以像传教的宗教,阿弥陀佛信仰始于东晋,唐代...

    时间:03-11
  • 博大精深的鎏金铜佛像(上)

      我国的鎏金技术自战国以来就大放异彩,特别是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着,再加以打磨即成。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

    时间:03-11
  • 明朝紫铜阿弥陀佛像

      9年前的冬月,玩古董的一个远方亲戚叫我到他家商量事情。去后亲戚说,他因为要盖房,手上的钱不够,想将手中留了几年的心爱佛像让给我。“你知道西安王半仙、山西张卦人多次要我都不给他们,因为你很喜欢它...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